口罩是疫情的必需品,它保护人们免受病毒感染。
但是,废弃口罩所引发的环境危机,已成为疫情的次生灾害。
图源/Euronews
2021年,丹麦的科学家发现,全球每分钟有300万个口罩被丢弃,这意味着全球每月有1290亿个口罩被丢弃。其中,大部分的口罩是由塑料超细纤维制成的一次性产品。
2021年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研究统计,自疫情爆发以来,193个国家产生了约840万吨的医疗塑料垃圾。
而最终,大约有2.5万吨的垃圾最终进入海洋。
图源/the guardian
废弃的口罩、塑料手套或是进入了海洋、或是堵塞了垃圾填埋场,不仅污染了环境,还威胁着动物和人类的生命健康。
被口罩垃圾缠住双脚的鸟
图源/RSPCA Essex South
除了扔掉口罩,我们还能有更好的处理方式吗?
各国的艺术家、科学家已经开始探索如何更好地“安置”旧口罩,一起来看看吧~
Tobia Zambotti是一名来自意大利的艺术家,用废弃口罩来做衣服,是他的最新项目。
图源/Tobia Zambotti
Zambotti意识到市面上大部分口罩是用聚丙烯制成的,聚丙烯是一种具有热调节性能的塑料,它通常用于聚填充物,而聚填充物又是羽绒服中的常见填充物。
图源/Tobia Zambotti
Zambotti随后与芬兰阿尔托大学时装设计学生Aleksi Saastamoinen合作,他们将回收的口罩消毒后,制作成了沙发和羽绒服的填充物。
Coat-19的羽绒服
图源/Tobia Zambotti
沙发和羽绒服被分别命名为了Couch-19和Coat-19,它们是概念作品,旨在呼吁社会解决与疫情相关的环境问题。
图源/Tobia Zambotti
Kim Ha-neul是韩国家具设计专业的学生,他回收并融化了1万多个口罩,将它们制作成了凳子。
图源/Kim Ha-neul
Kim的每个凳子都来自于大学里回收的废弃口罩,1500个口罩能够制作出来一个凳子。
图源/Kim Ha-neul
Kim将口罩堆叠在一起,用超过300°C 的高温将其溶化,然后重塑造型。
图源/Kim Ha-neul
由此产生的每一个凳子,在细节和色彩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图源/Kim Ha-neul
尽管Kim的凳子并没有出售,但椅子的独特美感和传达的环保理念,已经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
Amanda Schachter & Alexander Levi 是建筑设计师,他们用人们丢弃的苏打水瓶和口罩,建造出了一个可以旋转的公共空间。
图源/SLO Architecture
空间顶部的圆柱体脚手架是用数千个切割好的苏打水瓶组成,它们可以利用风能自然旋转。
图源/SLO Architecture
而面向天空的穹顶则都是由废弃的3层聚丙烯口罩组成。
图源/SLO Architecture
这个多功能空间既是人们日常散步休息的地方,也可以用作演出舞台。
图源/SLO Architecture
它象征着人们团结一心抗疫,也象征着未来潜在能源的循环。
图源/SLO Architecture
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想把口罩拿来修路。
他们的研究发现,将碎的一次性口罩和加工过的建筑瓦砾混合在一起,符合土木工程安全标准。
口罩和加工建筑瓦砾混合,制造而成的道路材料。
图源/RMIT University
口罩可以增加道路材料的刚度和强度。
并且,修建1公里的两车道可以消耗约300万个口罩,防止93吨废物进入垃圾填埋场。
新材料融合了民用建筑的废料和碎条状的口罩
图源/RMIT University
如果口罩修路真的能从研究到落地,那对于环境保护将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建筑废物和口罩垃圾都能得到妥善处置。
除了以上的硬核改造,口罩也被更多的艺术家赋予了新的功能和意义。
在日本,艺术家Tatsuya Tanaka将外科口罩变为了拍照的创意素材。
口罩变成了海水和海浪🌊。
图源/Tatsuya Tanaka
在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前,景观设计师Chaosteria与Xixi Zi和Xuegang Wang,则将口罩变成了行为艺术——“无法逃脱”。
他们借被口罩束缚住的人的身体,来号召人们关注疫情所导致的孤立。
“孤立使人陷入困境!”是他们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口罩在此成为了收缩和克制的象征。
还有更多的人,用口罩制成了疫情时代的“遗物”。
Hannah Conradt做了一条由50个口罩组成的婚纱。
图源/Hannah Conradt
Cat Pfingst则用回收的口罩制作成了腕带和化妆包。
图源/Cat Pfingst
不管是艺术家、设计师、科学家还是建筑机构,他们都在用各种方式来提醒人类:口罩,并不是用完了扔掉就好。
因为,口罩寿命的尽头,才是环保的开始。
你知道怎么扔口罩更环保吗?欢迎在评论区告诉大家哦~
参考文献略
(本平台已获得原文授权转载发布)
文章来源:添蓝 公众号
编辑:Pier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