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刘思佳 校对:高 瑞 审核:杨鹏斌
第三届宁夏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获奖作品
银川市第二中学-冶姝遇-辅导老师:韩菊
从小到大长辈的耳濡目染下我踏上了粮食科研的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自然资源的索取更加不知节制,环境污染加剧,肥沃的土壤资源越发匮乏,曾经的绿水青山俨然成了一片科技化城区,雾霾氤氲城市上空,全球变暖加剧,冰山也加剧融化。我常看着窗外,幻想着素未谋面的美景,感到惋惜。现在,人们为适应食物匮乏,研制出粮食型充饥药物逐渐代替了食物的存在,那句“民以食为天”也显得无足轻重。而像我这样从事粮食科研的科学家也越来越少,大多数科学家都转向其他领域,而我好像也并未对其他领域抱有太大的兴致,姑姑从商,家里富裕,我也就无所事事,每天看看书,种点易养活小植株打发时间。
这样的平静的生活直到某一天猝不及防地被打破,其程度不亚于小行星撞地球。
袁行一家
“陈书毅,急着找我干嘛,小行星还没撞地球。”我漫不经心地摆弄着星祺草(新品种植株), “出大事了,快看新闻,电话里说不清。”我愣了下,“听到没有啊?”“啊,哦。”“还有,现在立马收拾东西回总部。”伴随一阵忙音,我反应了一瞬,意识到事态严重,立马打开电视,边听新闻,边马不停蹄收拾行李。
[本台最新消息称:近期我国多省市,出现多起因吃粮食型充饥药物休克,经抢救后变成植物人的病例,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
中国国家科研中心
“因粮食型充饥药物的问题,国家采用应急预案开放粮仓,但仅存的粮食储备最多只够所有中国人生存13天,我们想让在座的各位在这13天里研制出代替粮食型充饥药物的物质。”
DAY1-8:00
“梁院,从昨天晚上开始到现在,农业组发现在该药物中引用的粮食成分发生了基因变异,转接由生物组后,进一步发现该突变基因与10年前发现的冰山融化后的古生物病毒Q-17基因相似。”闻言,梁院士皱紧眉头,“但那种病毒不会寄生人体啊。”转头看向旁边,“辛秘书,问一下制药中心,问他们要制造方法,越详细越好。”
DAY1-12:00
“梁院,经排查,制造方法没有问题。”梁院叹了口气,“这样,大家抓紧吃饭,我们12:20集合。”
DAY1-12:05 食堂
“给,你的水。”袁行一接过水后,刚放在嘴边,手一顿,“陈,那个病毒会不会是因为制造时冰山融水没处理净啊。”陈书毅吃饭的手一顿,抬头看袁行一,“有可能,你和梁院说一声。”话音还未落,袁行一火急火燎起身,“帮我收下碗,我现在就去找梁院。”
DAY5-23:25 实验室
自从确定药物里病毒确实是Q-17病毒变异而来后,所有人将注意力转移在该病毒如何与其他成分结合而变异上。而此刻的实验室里,大家脸上挂满了憔悴,眼下的乌青也日渐深刻,因为卡了太久的试验进度,此时空气中仿佛绷着一根紧绷的弦,突然袁行一猛地从座位上站起来,兴奋地挥舞着双臂,“我有新发现了!”“我知道变异Q-17怎么来的了。看,我发现药物成分里有星祺草的基因组成,Q-17会寄生于植物上,星祺草较易在土壤匮乏下生存,Q-17的寄生也更加容易,也就解释了为什么Q-17会变异。”“可以呀,你小子,你怎么知道的。”“他家里种了好多。”陈书毅抢先道。
DAY13-6:17实验室
彻夜的灯火通明,实验室里没有一人懈怠,这段时间大家发现尽管将星祺草基因组分换取可替代的动物基因组分,Q-17依旧会变异,只较为缓慢,且可以潜伏好久,但仍旧对人体有危害,因此粮食不可用药物替代,但工作难度也因此增加,大家不分昼夜,废寝忘食终日泡在实验室里,直到现在,卡在合成不出来新型变种粮食上,毫无头绪充斥着整个实验室。
DAY13-23:49实验室
超显微镜下,一只透明的缓缓蠕动的病毒,慢慢靠近周围的颗粒状星祺草基因组,吞噬每一颗粒,直到完全吸收。目睹全过程的袁行一,眼睛里闪烁着兴奋地光芒,他按捺住内心的躁动因子,将病毒与提前制作好的试液相融合,试管里也没有同往常一般出现异常,袁行一小心翼翼的放回试管,转身面对着大家,“我刚进行的试液无异常!”话音刚落,大家齐刷刷抬起头,眼神溢出喜悦,“快,用小白鼠临床试验。“
DAY14-23:50 实验室
实验室里,大家的脸上洋溢着的是喜悦,是幸福,眼角也止不住泛起泪光。“恭喜大家,成功地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梁院长被大家围在中间,眼神中透露出的是欣慰,是喜悦,更是骄傲。
[本台最新消息称:我国科学家们最近创造了堪称世界奇迹的研究成果,仅用13天便创造出了新型变种粮食,成功解除了本次粮食危机,此外,科学家们呼吁广大民众重视粮食地位,不要企图用药物替代粮食的存在。并且,国家成立了粮食安全管控部门对粮食型充饥药物的厂家进行查封。也出台了“民以食为天”相关战略方针。]
袁行一家
“陈,我决定以后继续科研,也算不负长辈嘱托了。”“一起。“此时两位年轻的科学家不约而同望向窗外,天依旧雾蒙蒙,但也许不再乏味,而此时的他们,可能也不会想到未来会发表轰动世界的科研成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