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外科常识39:教你在家认识腹腔镜下胆总管T管引流术
富源县人民医院 章锋
2025年9月2日星期二
腹腔镜下胆总管T管引流术是一种结合“微创技术”与 “胆道引流”的手术,常用于解决胆总管阻塞、感染等问题。重点围绕“手术目的、重点部件(T管)、术后护理要点” 展开,更贴近日常观察康复需求。
一、先搞懂:什么情况下要做这个手术?
该手术的重点是“解决胆总管的‘堵’和‘染’,同时保护胆道功能”。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医生可能会建议做:胆总管结石:结石堵在胆总管里,胆汁流不出去,会引发腹痛、黄疸(皮肤/眼睛发黄)、发烧,甚至胰腺炎,手术要取出结石,再用T管引流胆汁。胆管狭窄:比如胆管炎症、手术损伤后导致胆管变窄,胆汁排出受阻,需要用T管“撑开”狭窄部位,同时引流胆汁,让胆管慢慢恢复。胆道感染/梗阻性黄疸:比如胆管癌、胰头癌压迫胆总管,导致胆汁淤积、感染,先放T管引流胆汁,缓解黄疸和感染,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
二、重点部件:“T管”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手术名称里的“T管”,是整个手术的重点——它是一根像“大写字母T”的橡胶管,一端放在胆总管里,另一端从肚子上的小切口引出来,连接引流袋。术后要带管一段时间(通常1-3个月,具体看恢复情况),在家必须重点关注:
引流胆汁:让肝脏分泌的胆汁绕过“有问题的胆管段”,直接通过T管流到引流袋里,减轻胆道压力,帮助炎症消退、伤口愈合。支撑胆管:像“支架”一样撑住胆总管,防止术后胆管狭窄(尤其是取结石、处理狭窄后)。术后检查通道:拔管前,医生会通过T管注射造影剂,做“T 管造影”,检查胆管里有没有残留结石、狭窄,确认胆道通畅后才会拔管。应急通道:如果术后出现胆道再次堵塞,T管可以暂时作为 “通路”,避免紧急手术。
三、手术流程:腹腔镜手术的优势是“伤口小、恢复快”,和传统开腹手术比,在家理解时重点记“微创”的关键:打小孔:肚子上打3-4个0.5-1cm的小孔,插入腹腔镜(带摄像头的细管)和手术器械,医生通过屏幕“看着做”,不用开大口子。处理病灶:通过器械取出胆总管结石、松解狭窄,或清理感染组织。放T管:把T管的“横臂”放进胆总管,“竖臂”从一个小孔拉到肚子外,固定好,连接引流袋。关腹:缝合小孔,手术结束,术后肚子上只有几个小疤痕,疼痛比开腹轻,恢复也快(通常术后1周左右可出院,在家继续护理)。
四、在家重点:术后护理3大重点
出院后带T管回家,护理的关键是“防脱落、观引流、防感染”,这三点必须记牢:1. 重点:防止T管脱落(最重点)。T管一旦脱落,胆总管可能很快堵塞,引发腹痛、黄疸、感染,需要紧急手术重新放管。在家要做到:穿宽松衣服:避免腰带、裤子松紧带勒到T管,穿开衫或宽松的上衣,方便观察。活动要慢:日常走路、吃饭没问题,但避免弯腰、提重物(超过 5 斤都算重)、剧烈运动(跑步、跳操),防止T管被扯动。洗澡用防水贴:可以洗澡,但要给 T管出口处贴专用防水贴,洗完马上擦干,别让水渗进伤口。
引流袋别挂太低:引流袋挂在裤子侧面,高度低于肚子上的T管出口(防止胆汁倒流回胆道引发感染),也别拖到地上(避免污染)。2. 每天观察:引流液“变正常”才好。在家每天要看看引流袋里的胆汁,记录“颜色、量、性状”,有异常马上联系主治医师。正常和异常的情况对比:正常情况下颜色:金黄色、淡黄色(和我们平时的胆汁颜色接近);量:每天 200-500ml(会慢慢减少,因为身体会适应);性状:清澈、无渣。异常情况:深绿色(可能胆汁浓缩)、黑色/红色(可能出血)、白色浑浊(可能感染);突然变多(超过 600ml /天,可能胆道堵塞)、突然变少(少于50ml / 天,可能T管堵了);有絮状物、血块、泥沙样沉淀(可能有残留结石或感染)。3. 伤口护理:防感染。腹部上T管出口的伤口,每天用碘伏擦1次,贴无菌纱布,纱布湿了要及时换。
别用手摸伤口,也别随意调整 T 管的位置(哪怕觉得不舒服,也不能自己拔或推)。如果伤口红、肿、疼,或者有渗液、流脓,可能是感染,要立即就医。
五、在家必知:哪些情况要立即去医院就诊?
除了上面提到的“T管脱落、引流液异常、伤口感染”,出现以下情况也要立刻去医院就诊:突然剧烈腹痛(尤其是上腹部,像绞痛一样);皮肤、眼睛又变黄了(黄疸加重);
发烧超过 38.5℃,吃退烧药没用;恶心、呕吐,吃不下东西;
引流袋里突然没胆汁了(可能T管完全堵了)。
六、最后提醒:T 管能自己拔吗?不能!
很多人在家待久了觉得T管麻烦,想自己拔——这是不能的!T管需要医生通过“T管造影”确认胆道通畅(没有结石、狭窄)后,先夹管观察1-2天(夹管后如果没腹痛、黄疸,说明胆道通畅),再在门诊由专业医师用专业方法拔管。自己拔管会导致胆汁漏,引发严重腹膜炎等并发症。
综上所述,在家认识腹腔镜下胆总管T管引流术,重点记住“T管很重要、别让它掉、每天看引流液、有异常联系医生”这几点,就能配合好术后康复,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随时联系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