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外科常识38:教你在家认识腹腔镜下胆囊空肠吻合术
富源县人民医院 章锋
2025年9月2日星期二
腹腔镜下胆囊空肠吻合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搭建通道”解决胆道梗,就是用腹腔镜技术把胆囊和空肠(小肠的一部分)连接起来,让胆汁能绕过梗阻胆管,直接进入肠道帮助消化,同时缓解梗阻带来的黄疸、腹痛等症状。
一、先搞懂:它的优势?
要理解这个手术,先得区分“腹腔镜”和“开腹”的差异——“微创”手术的优势是:
切口大小:3-4个0.5-1cm 的小孔(钥匙孔);恢复速度快,一般术后 3-5 天可出院;疼痛程度轻,术后多为轻微腹胀、隐痛;感染风险低,小孔切口不易感染。
简单说:腹腔镜手术就像“用放大镜+长筷子做手术”,医生通过小孔插入镜头和器械,在屏幕上看内脏,不用“拉开肚子”,对身体损伤小很多。
二、搞清楚:哪些情况需要做这个手术?
不是所有胆囊、胆管问题都需要它——它的作用是“绕开梗阻”,所以只有当胆道出现“堵路”,且无法用常规方法疏通时,才会考虑。常见适应证(需要做手术的情况)包括:
1.胆囊癌导致的胆道梗阻。胆囊癌晚期可能压迫胆管,导致胆汁流不出去,出现黄疸(皮肤、眼睛发黄)、皮肤瘙痒、大便发白等。此时无法切除肿瘤,就用这个手术 “搭桥”,让胆汁绕开梗阻处进入肠道,缓解症状。
2.胆管结石无法取出/清除。有些胆管结石位置特殊(比如嵌在肝内胆管深处)、或者结石太大,用内镜(比如 ERCP)取不出来,又不能做肝切除时,就通过胆囊和空肠吻合,让胆汁直接流入肠道,避免结石堵塞引发胆管炎、胰腺炎。
3.胆管狭窄(良性 / 恶性)。比如胆管术后瘢痕狭窄、胆管癌早期狭窄,无法通过扩张或支架解决时,也会用这个手术重建胆汁通道。
4.胰头癌、十二指肠癌压迫胆管。这些肿瘤靠近胆管,晚期会压迫胆管导致梗阻,此时也可能用该手术缓解黄疸,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属于 “姑息治疗”,不是根治肿瘤)。
三、通俗讲:手术过程是?
不用记复杂步骤,只需理解“医生做了3件事”,整个过程一般1.5-3小时,全麻下进行(患者全程睡着,无痛苦):
第一步:打“气腹”—— 给手术腾空间。医生会在患者腹部打一针,注入二氧化碳气体,让腹部像“吹气球”一样鼓起来(压力可控,安全),这样内脏之间有空间,方便镜头观察和器械操作。第二步:打孔+插入器械——建立“操作通道”。在腹部打 3-4 个小孔,分别插入:腹腔镜镜头(相当于“眼睛”,把内脏画面传到屏幕上);抓钳、剪刀等器械(相当于“手”,用来夹取、切割组织);吻合器(专门用来 “缝合” 胆囊和空肠的工具,比手工缝更精准、快速)。第三步:吻合——把胆囊和空肠“接起来”。医生通过屏幕观察,先确认胆囊和空肠的位置,然后用吻合器把胆囊壁和空肠壁“钉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通道),确保胆汁能从胆囊流入空肠,最后检查有没有漏液,排出腹部气体,缝合小孔。
四、重点看:术后在家要注意啥?
如果家人做了这个手术,术后护理的重点是“帮身体恢复+预防并发症”,在家要重点关注3个方面:
1. 饮食:从“稀”到“稠”,慢慢过渡。术后肠道功能需要恢复,饮食不能急,分3个阶段:术后1-2天:只能喝流质(比如米汤、稀藕粉、去油的肉汤),每次少量,避免腹胀;术后 3-5 天:过渡到半流质(比如粥、烂面条、蒸蛋羹),避免牛奶、豆浆(可能产气);术后1周后:逐渐加软食(比如软饭、煮烂的蔬菜、鱼肉),但3个月内要远离油腻(比如油炸食品、肥肉、动物内脏)——因为胆汁直接进入肠道,消化脂肪的能力暂时减弱,吃油腻容易腹泻。
2. 活动:“早动”比“躺卧”好。术后第1天:在床边坐一会儿,或者缓慢走几步(比如绕病房5-10分钟),帮助肠道蠕动,预防肠粘连(肠道粘在一起会导致腹痛、梗阻);术后1周:可以在家缓慢散步,但避免弯腰、提重物(比如超过5斤的东西),防止腹压增加导致伤口裂开;术后1个月:逐渐恢复正常活动,但避免剧烈运动(比如跑步、跳绳)。
3.注意:出现这些情况要及时就医:术后在家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可能是并发症(比如出血、感染、吻合口漏),一定要立即就诊:发热(体温超过 38.5℃)且持续不退;腹痛剧烈(尤其是腹部持续胀痛、拒按);伤口渗血、渗液(比如流出红色或黄色液体);黄疸加重(皮肤、眼睛发黄),或出现呕吐、停止排便排气。
最后总结:在家理解的要点,这是一种“微创搭桥手术”,手术重点解决“胆道梗阻”,不是根治肿瘤(除非是良性狭窄);优点是伤口小、恢复快,适合无法做开腹手术或身体虚弱的患者;术后护理重点是“饮食清淡+早期活动 + 警惕异常症状”,有问题别硬扛,及时就诊。
如果需要做这个手术,不用过度紧张——现在腹腔镜技术很成熟,只要术前评估适合,术后遵医嘱护理,大多能顺利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