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9年的今天,国家海洋局海洋科技情报研究所成为WDC-D海洋学中心- · 科普中国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那年今日 | 1989年的今天,国家海洋局海洋科技情报研究所成为WDC-D海洋学中心

海洋档案
原创
开展科普活动,传播海洋文化、弘扬海洋精神,讲好海洋故事
收藏


1989年5月3日,中国科学院决定,世界数据中心中国中心(World Data Center D,简称WDC-D)海洋学中心设在国家海洋局海洋科技情报研究所,同时启用世界数据中心中国中心海洋学中心的印章。

1989年8月23日,经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ICSU)有关机构批准,国家海洋局海洋科技情报研究所成为WDC-D海洋学中心。

1988:中国申请加入世界数据中心(WDC)

1950年6月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URSI)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时,部分地球物理学者提议,将50年举行一次的国际极地年观测活动改为25年举行一次。这一提议得到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等国际性组织的支持,并规定从1957年7月1日到1958年12月31日(为期18个月)世界各国共同对南北两极、高纬度地区、赤道地带和中纬度地区,进行一次全球性的联合观测。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将第三届国际极地年改名为国际地球物理年(IGY)。



国际极地年是由全球科学家联合开展的大规模极地科学考察活动。截至目前共有4次分别为1882—1883年、1932—1933年、1957—1958年、2007年。在1957—1958年(国际地球物理年)开展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极地科考研究,直接促进了《南极条约》的诞生。

世界数据中心(WDC)系统于1957年为支持国际地球物理年(IGY)而创立,它是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ICSU)主办的第一个多学科处理数据的实体。旨在保证IGY从世界范围各个相关学科获得的基本观测数据,能够被国际社会永久地用于科学研究。随后成立了地区中心——WDC-A(美国)、WDC-B(俄罗斯)、WDC-C1(欧洲)、WDC-C2(日本)。

1987年6月,WDC秘书长A.H.Shapley致函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孙鸿烈教授,表明希望中国加入到这一国际组织中的愿望, 同时邀请中国科学院代表参加在温哥华召开的世界数据中心会议。中国科学院派代表应邀参加,其后,以WDC专门委员会成员Stan Ruttenberg先生为首的代表团于1988年4月对我国进行了访问,并就中国加入世界数据中心的问题与我国有关方面负责人进行了会谈。

此后,中国科学院经与中国科协、地质矿产部、国家气象局、国家海洋局、国家地震局等有关部门充分协商并经国家科委正式批准,由孙鸿烈教授代表我国致函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世界数据中心专门委员会, 正式申请加入世界数据中心系统并申明我国将遵循世界数据中心的原则参与其中的活动, 同时提名叶笃正院士为专门委员会成员。

不久,借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在北京开会之机,Stan Ruttenberg先生与孙鸿烈教授共同主持召开了记者招待会, 正式宣布中国加入世界数据中心,并定名为WDC-D。

1991年2月4—8日世界资料中心主任及国际海洋资料交换委员会官员会议

WDC-D组织机构包括:中国国家协调委员会、科学委员会、中国中心协调办公室、科学委员会秘书处及九个学科数据中心,其中海洋学中心设在国家海洋局海洋科技情报研究所(现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从WDC到WDS

1991年,国际海洋资料交换委员会(IODE)和世界数据中心(WDC)就国际海洋资料和信息的管理开展密切合作,WDC-D海洋学中心肩负国家海洋资料中心(NODC)职责。

2003年3月,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派员赴法国参加IODE第17次大会,并代表中国作WDC-D海洋学中心、国家海洋资料中心工作报告

2005年7月,世界数据中心专家组来国家海洋信息中心考察评估

2008年,在ICSU 第29次全体大会上,ICSU对WDC和天文与地球物理数据分析服务联合会(FAGS)进行了合并,成立了世界数据系统(WDS)。
2012年,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接过WDS通行证,更名为WDS-天津海洋学中心,成为世界数据系统常规成员,多年来基于该合作框架,与相关成员国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合作联系,为中心运行和拓展国际海洋数据和信息合作业务奠定了良好基础。此后,WDC天津海洋学中心又与2015年获批建设的世界气象组织(WMO)-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OC)全球海洋与海洋气候资料中心中国中心(CMOC/China)携手发力,为全世界提供多尺度、多频次的海洋专题和综合数据信息产品服务。
2024年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与世界数据系统(WDS)成功续签合作备忘录

2024年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与世界数据系统(WDS)成功续签合作备忘录,继续作为WDS的常规成员,持续全面推进海洋数据共享服务。
从1989年到2025年,三十六年潮涨潮落。打孔机的脆响、电传机的嗡鸣、服务器的低吟,像三段不同节拍的乐章,叠成同一首歌——那是中国海洋数据与世界彼此呼唤、最终合唱的史诗。下一个黎明,当第一缕阳光掠过渤海湾的浪尖,新的数据又将启程,沿着无形的洋流,奔向下一个等待被照亮的远方。信息来源:1.中国海洋档案馆史实数据库2.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3.刘法孔.世界数据中心在海洋国际合作中的作用[EB/OL].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4.郭亚曦.世界数据中心(WDC)概况[EB/OL].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