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 Lagerstroemia indica
千屈菜科紫薇属植物,传统中国观赏花卉
两晋时紫薇在我国已有栽植
距今至少有1700多年的历史
在世界花卉大观园里的自然科普活动,每每遇到紫薇树,都是一番人树共欢笑的场面。
紫薇树俗称很多,其中“痒痒树”、“猴不爬”这两个总会引得孩子们主动做起实验来,特别是紫薇花盛开的时节,“给树挠痒痒喽,要轻轻地……123!”随之而来的就是满树花枝乱颤、孩童笑面映花。
而在冬季,天气再冷,孩子们都会忍不住伸出手来摸摸“滑不留手”的紫薇树干,体会下让猴子都发愁的感觉。可以说,紫薇是园林中难得的非常友好、充满互动趣味的植物。
不过从我国传统花卉文化中了解更多紫薇花后,会让人忍不住感叹“时过境迁”。
古籍《长物志》这样描述紫薇:……然花宜远望,北人呼猴朗达树,以树无皮,猴不能捷也。其名亦奇。”
幼龄时枝干有外皮,年岁愈深,而逐年剥落,露出莹润光洁如玉的树干。清浅玉髓,无皮而生,别具奇趣又有“无皮树”的美称。
冬天的紫薇树
“官样花”开出荣华富贵
紫薇花在我国古代身名显赫的头衔——“官样花”,寓意大好前途又有尊贵与富贵之意。
《后汉书》卷四十八:“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紫微,古代天文学中一般指紫微星垣。
自汉代起,紫微宫就用来比喻帝王的居处,即指皇宫。
唐代,中书省设在皇宫内,是国家最高的政务中枢。开元元年,改为紫微省。
而紫薇花由于谐音“紫微”,字形近同,仅于“微”上多一草头,而且花色紫红,呈富贵之相,于是紫微省名立后,紫微花也被广泛种植于省中,成为大好前途、官运亨通的象征。
宋代著名诗人陆游在《紫微》诗中写道:“钟鼓楼前官样花,谁令流落到天涯?少年妄想今除尽,但爱清樽浸晚霞。”这首诗中的“官样花”代指的就是紫薇花,可见古代官样花已等同于紫薇花使用。
“舞燕惊鸿”之美又淡雅高洁
不过紫薇花能在我国众多的花木中脱颖而出,并不仅仅因“荣华富贵”,历代以来的更多古籍名作赞美的还是紫薇花的“实力美”。
宋代卫升 写生紫薇(图片选自《宋元集绘册》)
南宋陈景沂还在《全芳备祖》中将紫薇花赞为“花之圣”。清人刘灏也在所编的《广群芳谱》中称:"紫薇花一枝数颖,一颖数花。每微风至,夭娇颤动,舞燕惊鸿,未足为喻。"来形容并赞美紫薇花盛开的盛况。
紫薇花在北京花期从夏季六月能开到九月,从仲夏到中秋,俗称百日红。唐代诗人杜牧有个雅称“杜紫薇”,来自他的名诗《紫薇花》,赞赏了紫薇花秋天开放,淡雅高洁、一枝独秀的品格。
紫薇花
唐代-杜牧
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
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清 恽寿平 扇面“桂花紫薇”
“精巧花朵”浪漫满园
紫薇原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地区,如今作为常见园林植物,大江南北都有它优美的身姿,花色艳丽,繁花似锦,给人以华丽浓艳、绚烂缤纷的美感,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并且易栽、易管理,在园林中占一席之位。
而且紫薇树也是长寿树种,寿命可达数百年甚至千年。世界花卉大观园的紫薇园内,就有种植上百年的古桩紫薇。
远远望去,紫薇花的锥形花序如停留在枝头的“烟花”。每一朵紫薇花看起来都像小轮子,非常特别。而且每一片花瓣都是褶皱状,如翩翩飘飞的裙裾,极富设计感,美的浪漫飘逸,一簇簇的绽放在枝头,流霞满目。
紫薇花有多少花瓣呢?活动中孩子们最多欢呼的环节,就是这个了,数花瓣、不停地数花瓣、数到不同数量的花瓣……紫薇花的花瓣一般是6片,不过也常见7片,偶尔也有8片的。
紫薇花是异型雄蕊,就是有2种雄蕊。位于花朵中央黄灿灿一小片的是雄蕊,有30-40枚,花丝短,花药较小称之为给食性雄蕊,是专门给传粉者提供食物的;周边6枚花丝长而弯曲的也是雄蕊,花药较大,色泽暗淡,并或多或少地隐藏在裙裾般的花瓣下面,称之为传粉型雄蕊,这是真正起传粉、繁殖作用的。
当传粉者(主要是蜂类)被诱惑着在中央的短雄蕊采集花粉时,外轮长雄蕊的花粉就会因振动而散落在传粉者的背部。雌蕊只有1根,隐匿在传粉型雄蕊之中,而且与之极像,让人傻傻分不清楚。
最神奇的是,紫薇的花柱“都会动”!通过卷曲性运动巧妙地结合花粉散布的时间差异和传粉者的拜访频率,构成一个精巧的促进异交的行为机制。紫薇花真是集美丽与智慧于一身呀!
世界花卉大观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