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教你重新认识白纹伊蚊的“前世今生”!

福建省泉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近期,广东暴发基孔肯雅热疫情,白纹伊蚊作为重要传播媒介,受到广泛关注。它的“前世今生”,是一部典型的“适应者生存”史——本是亚洲森林的“树洞居民”,凭借耐旱卵、广食性、强繁殖力等特性,在人类城市化与国际贸易的推动下,迅速成为全球城市的“常驻居民”,这提醒我们:生物的繁殖与扩散往往与人类活动密不可分,科学管理是应对入侵物种的最佳方式。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前世:亚洲丛林中的“原始居民”

白纹伊蚊是典型的亚热带/热带起源物种,其自然分布最初局限于亚洲东部及东南部(包括东南亚、印度东北部等地)。它的祖先可能是更原始的伊蚊属蚊种,经过长期适应森林环境,逐渐演化出独特的生存策略。

在未被人类干扰的自然环境中,白纹伊蚊的幼虫主要孳生于森林中的天然积水容器——如树洞、竹筒、岩缝中的小水洼,以及落叶堆积形成的临时小水坑。它是森林中的“树洞居民”,早期白纹伊蚊的吸血对象主要是森林中的哺乳动物(如猴子、鹿)和鸟类,飞行范围相对局限,与人类接触较少。

在农业文明早期(如东南亚村落),白纹伊蚊虽已存在,但因栖息于森林深处,与人类的直接互动较少。当时蚊媒传染病的主要传播者是库蚊或家栖型蚊种,白纹伊蚊作为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普通成员并未引起人类注意。

今生:从“森林蚊”到“城市霸主”

20世纪以来,随着人类活动加剧(如城市化、国际贸易),白纹伊蚊凭借极强的适应力和繁殖能力,开始了一场由人类推动的“全球旅行”:通过自然迁移和人为“迁移”(国际贸易),从亚洲丛林走向全球。相比原始森林环境,白纹伊蚊在人类城市中找到了更丰富和更适宜的孳生环境(如城市中大量的人为积水容器),成为真正的“全球定居者”,是目前世界上最危险的入侵蚊种之一。

蚊虫叮咬危害升级:

全球蚊媒传染病的“新引擎”

白纹伊蚊作为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黄热病等多种传染病的传播媒介,其繁殖迁移直接加剧了相关疾病的全球流行。目前多国已将其列为重点监测的入侵物种,尤其在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疫情高发地区,采取“环境治理为主,物理、化学、生物防治为辅”的综合策略,结合“源头控制、精准干预、持续监测”的原则,形成全链条管理体系;同时,提高公众“防蚊”的意识(如不随意丢弃容器、定期清理积水),做到“早发现、早清理、早灭蚊”。

每个人都应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让我们积极参与防控,共同抵御蚊媒传染病的威胁。

评论
科普中国网友
👍
08:1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