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所有人心跳加速的铁丝
炭火把肉串烤得焦香流油,牛油的香气裹着夏日的风钻进鼻腔,29岁的王女士(化名)正和朋友坐在烧烤摊上碰杯,所有的疲惫都在这人间烟火里融化。
“咳咳咳?我好像被卡住了?”王女士突然说!朋友凑近一看,王女士捂着喉咙,声音发紧:“卡……卡在嗓子眼了,咽口水都疼。”朋友拿起烧烤一看,判断大概率是烧烤铁丝坏了,混在肉里面,不小心被王女士吃下去了。
湖南妇女儿童医院耳鼻喉科开设夜间门诊,摊主王女士一行人直奔湖南妇女儿童医院。周卓予医生接诊了王女士。周卓予医生详细询问王女士的病史,并给他进行电子鼻咽喉镜的检查。
周卓予医生用电子喉镜轻轻探入,镜头里清晰映出那截泛着冷光的铁丝,尖端已经划破了周围黏膜,渗出细密的血丝。万幸的是铁丝没掉进食道或气管。最后铁丝被周卓予医生拔出。
这个案例给所有爱吃烧烤、夜宵的长沙人提了个醒:那些让我们吃得酣畅淋漓的烟火气里,藏着比危险的「暗器」。
烧烤摊的「隐形刺客」:这些异物比你想象中更会「搞事情」
作为耳鼻喉科医生,周卓予医生每年要处理上百例异物卡喉病例。夏季是异物卡喉高发期。周卓予医生整理了一份烧烤摊异物黑名单:
1.金属类:最危险的「冷兵器」
铁丝/竹签碎屑:串蔬菜、玉米的签子常因高温或用力咬嚼断裂,混进食物;
啤酒瓶盖碎片:开瓶时用力过猛崩飞的金属片,边缘锋利如刀片。
2.生物类:最隐蔽的「软刀子」
鱼刺/虾壳:海鱼的小刺(如鲫鱼、小黄鱼)细如发丝,常藏在意想不到的位置;
鸡鸭软骨:烤鸭翅、鸡脆骨的软骨部分,质地硬且边缘尖锐;
烤焦的脆骨:高温烤制后变硬,可能划伤咽喉黏膜。
3.其他:最容易被忽视的「温柔陷阱」
烤糊的辣椒籽:黏在喉咙上像砂纸,持续刺激黏膜引发肿胀;
未吹凉的热汤/粥:表面看似正常,实则温度可能超过60℃,烫伤黏膜后形成溃疡;
花生/瓜子壳:干燥的壳类碎屑易黏附在扁桃体隐窝,难以自行咳出。
这些异物的危险程度,远超我们想象:
尖锐异物(铁丝、鱼刺)可能直接划破咽喉或食道黏膜,导致出血、感染;若刺穿食道壁,甚至可能损伤主动脉,引发致命性大出血;
金属或化学性异物(如啤酒瓶盖碎片)可能引发化学腐蚀,造成黏膜深度损伤;
即使异物暂时未造成严重伤害,拖延处理也可能导致黏膜溃疡、瘢痕增生,后期需手术修复。
这些方法,正在把你推向更危险的深渊
王女士被送医前,朋友曾试图用「喝醋软化铁丝」的方法急救。周卓予医生说:“这是典型的误区,醋酸软化钙质需要持续浸泡30分钟以上,而喝醋时,酸性液体在喉咙停留不到10秒就咽下去了,根本起不到软化作用。反而,高浓度醋会刺激咽喉黏膜,加重肿胀,让异物更难取出。”
周卓予医生梳理了最常见的5大错误处理方式,几乎每个人身边都有人踩过雷:
正确应对4步走:冷静处理,为生命争取黄金时间
“异物卡喉时,10分钟内的处理方式,决定了后续是『轻松取异物』还是『紧急抢救』。”周卓予医生反复强调,“记住这4步,能帮助化险为夷。”
第一步:立即停止进食进水
无论多想喝水顺一顺,或用饭菜压一压,都先停下!任何吞咽动作都可能让异物更深地卡入黏膜。
第二步:尝试轻咳排出(仅适用于表浅异物)
如果异物位置较浅(如卡在扁桃体或舌根附近),可以低头弯腰,用力咳嗽——气流冲击可能将异物「吹」出来。但注意别太用力,以免损伤声带。
第三步:观察症状,判断危险等级
轻微不适:能说话、能呼吸、能吞咽口水(只是喉咙有异物感),说明异物可能在口咽部或喉咽部,立即前往医院;
严重危险:说不出话、呼吸困难、嘴唇发紫、无法吞咽口水(可能是异物卡入气管),此时需立刻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成人:从背后环抱,双手握拳抵住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快速向上冲击5次),同时拨打120。
第四步:尽快就医不拖延
很多人觉得「异物会自己掉下去」,但咽喉和食道的黏膜非常脆弱,拖延1小时就可能引发感染;拖延24小时以上,可能出现脓肿、穿孔等并发症。48小时内取出异物,风险最低。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妇女儿童医院 王珍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