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曾被这样的睡眠问题困扰:明明很累却辗转难眠,好不容易睡着又容易惊醒,或是睡了一夜仍觉疲惫?其实,除了压力和作息,你吃进去的食物也在悄悄左右着睡眠质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酸,甚至那些不起眼的微量元素,都像精密的调节器,通过影响神经递质分泌、昼夜节律等,决定着你能否拥有一夜好眠。
这些食物和睡眠息息相关
身体的睡眠状态,其实与多种营养素的摄入密切相关。这些 “助眠好物” 通过不同机制调节神经活动、昼夜节律,悄悄影响着你的睡眠质量。
蛋白质对睡眠的影响呈 “Goldilocks 效应”—— **睡眠质量佳者往往蛋白质摄入更充足,但若摄入过低,易出现入睡困难、睡眠浅;摄入过高则可能导致睡眠维持困难,因此需保持合理比例。**其中,色氨酸扮演关键角色:它能提升血液中该氨基酸浓度,经维生素 B6 催化生成 5 - 羟色胺,而这种物质正是褪黑素的前体,可间接促进睡眠。
碳水化合物通过调控血糖与胰岛素,影响大脑中 5 - 羟色胺和褪黑素的分泌。不同摄入量对睡眠阶段的影响各异:低碳水饮食会延长深度睡眠时长,高碳水则会让快速动眼睡眠阶段更久 —— 这与快速动眼期机体对葡萄糖需求更高的特点相关。
多不饱和脂肪酸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尤其是 ω-3 脂肪酸,参与 5 - 羟色胺向褪黑素的转化过程。若 ω-3 脂肪酸不足,可能阻碍褪黑素合成,进而打乱睡眠节律。
多种微量元素也与睡眠息息相关:
-
维生素 D:通过作用于大脑中的维生素 D 受体调节昼夜节律,成年人维生素 D 不足时,更易出现睡眠质量差、时长不足等问题;
-
B 族维生素:维生素 B6、B12、烟酸等均参与睡眠调节,是神经递质合成的重要辅助;
-
钙与镁:深睡眠时体内钙水平会上升,缺钙可能导致深睡眠不足;镁则能安抚神经,减少神经元过度兴奋,同时调节生物钟以维持昼夜节律稳定。
γ- 氨基丁酸作为大脑内的抑制性神经递质,能抑制神经元过度活跃,同时推动褪黑素分泌,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肠道微生态同样暗藏玄机:食物中的营养素经肠道微生物代谢后,会产生 5 - 羟色胺、γ- 氨基丁酸等物质,借助微生物 - 肠 - 脑轴实现肠脑互动,进而调控昼夜节律、睡眠及代谢活动。
不同人群的助眠饮食不同人群的身体状态和睡眠需求不同,助眠饮食调整需更贴合实际情况。
老年人
老年人消化功能减弱,饮食上宜选易消化的优质蛋白,像鱼肉罐头、豆腐,既能补充营养又不加重肠胃负担;同时要注意补充维生素 D,比如强化奶、蛋黄,因为维生素 D 有助于调节昼夜节律,对改善睡眠有益。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避免油炸和过咸食品。
熬夜人群
熬夜会消耗较多 B 族维生素,还可能损伤神经,因此要多吃全谷物、瘦肉来补充 B 族维生素,多吃深海鱼获取 ω-3 脂肪酸,帮助修复神经。另外,要减少高糖、高反式脂肪食物(如蛋糕、油炸食品)的摄入,以免加重身体代谢负担,影响后续睡眠。
失眠患者
失眠者可多摄入含镁的深绿蔬菜、南瓜籽,以及含 γ- 氨基丁酸的发芽糙米、70% 以上可可黑巧克力,它们能帮助舒缓神经、改善睡眠。同时要远离高咖啡因食物和反式脂肪,避免神经兴奋影响入睡,睡前 2 小时喝碗小米粥也有助于放松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