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一定会让患者获益吗?有时候也不一定:
这是位60多岁的大娘,5年来开始出现心慌,刚开始发作十几分钟就能自行缓解,然后持续的时间越来越长。去医院做心电图,发现是得了一种叫做心房颤动的心律失常。患者在医生建议下做了心脏射频消融手术,前前后后花了大几万。
一开始效果确实不错,症状果真消失了。可不到1年,患者心慌重新出现,特别是在正常心律和房颤来回变化时,更是心慌的难以忍受。于是,家属带着患者做了第2次射频手术,可患者万万没想到半年后又复发了!患者问医生这是怎么回事?医生说这可能是射频手术时对心肌造成损伤,愈合形成的瘢痕组织所产生的异常电传导环路导致。
家属问怎么办?医生说要么再做一次手术,要么就药物治疗,把心率控制的慢一点,减轻心慌带来的不适,然后再口服抗凝药,预防房颤可能产生的血栓。患者不想再受手术的罪,准备向房颤“投降”,便选择了药物治疗。可出人意料的是,虽然也偶尔有点心慌,但确实没有以前那么严重了。
这并不是个例,根据数据统计,房颤射频术后1年复发率约为20%-40%,5年能达到40%-60%。即使是技术十分成熟的心脏支架,也会存在5%-10%再狭窄可能。由此可见,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所谓的“完美手术”;实际上,在手术的发展史中我们甚至走过更大的“弯路”:
一、阑尾切除术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阑尾被认为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废弃物”,只会引起阑尾炎给健康添麻烦,以至于传出国外小孩会常规割掉阑尾的流言。而我们过去更是把切阑尾当成年轻医生练手的“主战场”。
但后来却发现我们“错怪”阑尾了,阑尾在维持免疫力、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消化减少便秘等方面都有帮助。如果因为切除造成肠粘连,还会影响胃肠道功能,出现腹痛腹胀、甚至是肠梗阻,严重者还得再次手术治疗。所以,现在的医生来了个180°大转弯,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阑尾能保则保。
二、空肠回肠吻合术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文,禁止将空肠回肠吻合术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不仅如此,这种手术在多年前也曾应用于减重,也因为并发症太多而被淘汰。
这种手术是将人的空肠和回肠吻合,让食物快速进入大肠排出体外,从而减少了人体对食物的吸收,达到降低血糖、减轻体重的目的。原理看似美好,而且手术也简单,以至于不少医院都开展了这种手术,但这种手术不仅没有充分的临床试验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反而会导致肝衰竭、营养不良等严重并发症,因此被勒令叫停。
所以,下面这句话可能并不夸张:医生今天所做的“正确”决定,也许到了明天就会被推翻。医生的每一次手术都要慎之又慎,真正把患者的健康放在首位。
我是心血管内科张医生,如果喜欢我的科普文章,就请点赞吧!还可以转发这篇文章分享给身边有需要的朋友!关注我还可以看到更多心脏病的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