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当“毛孩子”遇上过敏体质:养还是不养?

中华医学会
原创
传播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公众健康素养
收藏

作者:毛 翀 四川省人民医院

审核:杨镓宁 四川省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毛茸茸、软乎乎的小动物们就像一个个移动的“萌力炸弹”,炸进了无数人的心坎里。但对于一些人来说,与这些小可爱亲近的念头刚冒头,就被身体亮起的“过敏红灯”给硬生生掐灭了。今天,咱们就从皮肤科医生的视角,说一说动物皮毛过敏这档子事儿,聊聊过敏体质的人到底能不能与宠物“和谐共处”。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过敏警报:免疫系统的“误会”

我们的皮肤作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兢兢业业地守护着身体内部的“小宇宙”。当拥有动物皮毛过敏体质的人接触到宠物毛发、皮屑时,免疫系统就跟打了鸡血似的,瞬间拉响警报。在它眼里,这些外来的皮毛蛋白简直就是一群不怀好意的“入侵者”,于是乎,免疫细胞们抄起家伙(释放组胺等化学物质)就开始“战斗”。这一闹,身体可就遭罪了,皮肤成了主战场,发红、瘙痒、起疹子等症状纷至沓来,像是一场止不住的“痒痒革命”;鼻子也跟着“起义”,喷嚏连天、鼻塞流涕,仿佛被一团看不见的棉花堵得死死的;眼睛也未能幸免,发红、流泪、瘙痒,好似被春日里恼人的飞絮缠上。这一连串的反应,就是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引发的过敏。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过敏原大揭秘:不只是毛发

很多人误以为,只要避开宠物掉的毛就万事大吉,实则不然。真正的罪魁祸首是隐藏在毛发上的皮屑、油脂,还有宠物分泌的唾液、尿液中的蛋白质成分。当猫咪舔毛梳妆,狗狗欢快打滚后,这些过敏原就悄无声息地飘散在空气中,附着在家具、衣物表面,无孔不入地等待着与过敏者来一场“亲密接触”。就算你把家里的毛清理得一根不剩,只要过敏原残留,过敏症状就随时可能“卷土重来”。

——养宠物试探:危险还是可能安全?

皮肤科医生面对对动物皮毛过敏又渴望养宠物的患者,心情那叫一个复杂。直接说“不”吧,看着他们眼巴巴的模样实在残忍;可要是松口,又担心过敏症状把人折腾得苦不堪言。其实,也并非完全没有“转机”。

轻度过敏患者若实在割舍不下养宠心愿,可以试着从选择合适宠物入手。选择掉毛少的品种,毛发较短且不易飞散的宠物相对来说过敏原释放量少些,是“高危过敏区”里稍微安全的“小岛”。但即便如此,前期接触也得小心翼翼,先短时间相处,观察身体反应,就像试探水温一样,逐步增加时长,找到自己耐受的极限。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防护升级:与过敏“斗智斗勇”

一旦决定在过敏体质下养宠物,那家里就得开启“防护升级”模式。卧室得设为“宠物禁区”,打造一片无过敏原的“净土”,毕竟人一天有三分之一时间在这儿休养生息,可不能让过敏原钻了空子。空气净化器要24小时站岗,像个不知疲倦的“清道夫”,把空气中悬浮的皮屑、毛发颗粒物一网打尽;吸尘器也得频繁“巡逻”,沙发缝、地毯深处,一个角落都不放过,把藏起来的过敏原连根拔起。勤给宠物洗澡,用专用的低敏洗浴用品,把它们身上的“过敏原弹药”卸除干净,同时,自己也要养成摸完宠物就洗手的好习惯,别让过敏原有机可乘。

——治疗为盾:为养宠“保驾护航”

要是不小心还是中招,引发过敏症状,也别慌。皮肤科有一系列“秘密武器”。抗组胺药物能迅速给组胺这个“捣蛋分子”戴上“紧箍咒”,快速缓解瘙痒、喷嚏等症状,让你从过敏的“水深火热”中暂时解脱出来;对于症状较重、病程较长的患者,糖皮质激素药膏、口服药虽像“猛张飞”,但在医生精准调控下,能强力镇压免疫系统的“暴乱”,只是得小心遵循医嘱,别让副作用这头“猛兽”乘虚而出。还有脱敏治疗,如同一场免疫系统的“再教育”课程,通过小剂量、长时间接触过敏原,让免疫系统慢慢认识到这些皮毛蛋白并非“大反派”,从而降低过敏反应的激烈程度,为养宠之路铺上更稳固的基石。

图4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对动物皮毛过敏的人想养宠物,注定是一场与过敏的“相爱相杀”。但只要在皮肤科知识的武装下,做好防护、谨慎选择、合理治疗,说不定也能和“毛孩子”书写一段温馨的相伴故事,让萌宠之爱与皮肤健康兼得。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