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湘潭的72岁陈爷爷(化名)顶着高温外出买菜,回家后感头晕、恶心,并伴随剧烈呕吐。家人紧急将他送往湘潭爱尔仁和医院内科。
经检查,陈爷爷血糖为28mmol/L,接诊的内科主任汤红光诊断陈爷爷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为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并解释道:陈爷爷本身有多年2型糖尿病病史,高温导致水分丢失,引起脱水,诱发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所幸送医及时,通过治疗,病情已稳定。
无独有偶,68岁的李奶奶(化名)有糖尿病多年,一直服药,但从不监测血糖,喜欢“跟着感觉走”。
前几天,她感到足部麻木、踇趾丫处皮肤有点红,痛,但不影响活动,所以未引起重视,且自认为活动不够,想通过“锻炼”来改善麻木症状,而且高温天气,因想节省电费,坚持不开空调,2天后发现皮肤出现溃烂,有脓液流出。遂到湘潭爱尔仁和医院内科就诊,诊断为“糖尿病足感染”。
内科主任汤红光指出,糖友们,一定要从思想上重视该疾病,在用药的同时,要加强对血糖的监测,有异常情况及时就医。但也不要过分的担心,应保持心态平衡。像李奶奶这种情况其实是可以避免的,过度的活动及高温环境加剧了足部神经和血管损伤,细菌感染。严重情况下可能需截肢。
面对夏季高温天气,湘潭爱尔仁和医院内科主任汤红光提醒:糖尿病老人必须做到这4件事
1.科学补水:定时定量,远离“甜蜜陷阱”
①补水原则:
每日饮水量1500-2000毫升;
优先选择温开水,避免含糖饮料(如冰红茶)、酒精及咖啡因饮品(如咖啡、浓茶)。
②特殊场景补水:
外出时随身携带水壶,每30分钟补充50-100毫升;
运动后(如晨练)及时补充电解质水(自制淡盐水:500毫升水+0.5克盐)。
③血糖监测:脱水可能导致血糖假性升高,补水后1小时需复测血糖,避免误判。
2.用药调整:灵活应对,规避“剂量陷阱”
降糖药:
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应用,避免“道听途说”。
胰岛素冷藏保存(2-8℃),外出时使用胰岛素冷藏包,避免高温失效。
3.足部护理:细节决定成败,远离“截肢危机”
①日常清洁:
每日用温水(≤37℃)洗脚,洗后用柔软毛巾擦干,尤其是趾缝间,可涂抹无酒精润肤霜。
②鞋袜选择:
鞋子需透气、宽松、鞋头圆钝,避免穿凉鞋、拖鞋外出行走;袜子选择浅色棉质,每日更换,检查有无血迹或渗液。
③伤口处理:
足部出现水疱、破溃时,切勿自行挑破或涂抹药膏,立即就医;
定期修剪趾甲(平剪,避免边缘过尖),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建议由家属协助。
4.作息与饮食:顺应天时,稳住血糖“基本盘”
作息调整:
避免10:00-16:00外出,必须外出时做好防晒,戴宽檐帽等;
午休30分钟-1小时,夜间保证7-8小时睡眠,减少熬夜导致的血糖波动。
健康无小事,预防胜于治疗,湘潭爱尔仁和医院内科主任汤红光提醒:高温天气对糖尿病老人而言,是一场“健康大考”。脱水、低血糖、感染、中暑等风险如影随形,但通过科学补水、灵活用药、精细足护、规律作息四大策略,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夏季是并发症高发期,补水、控温、监测缺一不可。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湘潭爱尔仁和医院 张烨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