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晒伤怎么办?

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科学技术协会
开展科普知识和科技工作者、科普阵地宣传
收藏

夏天马上来了,防晒又成了头等大事。很多人认为晒太阳只会让人变黑,其实皮肤的衰老大部分是因为光老化。当然,我们阻止不了岁月侵蚀导致的皮肤衰老,但是防晒却是我们重要保护皮肤的手段。

4月初,最新出了一个《日晒伤基层诊疗指南(2023年)》,这也是我国第一个晒伤相关的指南,相较于网上一大堆各种带货网文,我们通过这篇专业的指南来看看如何防晒和晒伤后治疗。

一、日晒伤

日晒伤(sunburn),又称日光性皮炎,是由过量紫外线(主要为中波紫外线,UVB,波长280~320nm)照射皮肤后导致的皮肤急性光毒性反应,表现为红斑、肿胀、水疱、脱屑及色素沉着,伴有疼痛和/或瘙痒症状。本病好发春末夏初,其临床表现与年龄、性别、种族、民族及皮肤类型等有关,多见于妇女儿童、皮肤白皙人群及特殊工作者(运动员、有训练任务的军人、户外作业者等)。

二、病因

1.日晒:日晒伤主要是由皮肤暴露于UVB下而造成的损伤。相比之下,长波紫外线(UVA,波长320~400nm)对皮肤造成的光损伤要小得多,UVA需要高于UVB1000倍的辐照剂量才可对皮肤造成同等程度的损伤。

2.出汗:出汗会增加皮肤角质层的水合作用,使角质层易吸收更短波长的紫外线,并导致紫外线的反射和散射减少,增加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性,进而引发日晒伤所需的紫外线辐照量降低。

3.光敏反应:服用或食用易引发光敏反应的药物或食物,可显著增高日晒伤发病风险。易引发光敏反应的药物包括多西环素、磺胺、灰黄霉素、胺碘酮、四环素类抗菌药物和非甾体抗炎药。部分人群接触一些特定的植物、蔬菜和水果后,如芹菜、香菜、酸橙、柠檬、莳萝和无花果树汁液,局部皮肤易出现日晒伤症状。

**三、**发病机制

当皮肤受到一定剂量的紫外线辐照后,皮肤内血管扩张、血流增加,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凋亡,血管内皮细胞活化,并释放炎症介质(如组胺、组胺类物质、激肽类物质、前列腺素等),从而导致红斑形成。

四、临床表现

最易出现日晒伤的部位为胸背部、四肢、面颈部及手足背部,根据皮肤反应的轻重可分为一度晒伤和二度晒伤。

一度晒伤:皮肤暴露于过量紫外线辐照后3-5h,皮肤出现红斑、肿胀,并伴有灼热及痛痒感,局部皮肤对热及机械刺激敏感性增高。日晒红斑表现为肉眼可见且边界清晰的淡红色、鲜红色或深红色斑疹,分为即时性红斑和延迟性红斑。即时性红斑指于照射时或照射后即刻出现的微弱红斑反应,数小时内消退。延迟性红斑指在照射后4-6h后出现的红斑反应,并逐渐增强,12-24h后症状达到高峰,3-7d后红斑及灼热感逐渐消退,4-7d后皮肤可出现脱屑及色素沉着。

二度晒伤:较严重的日晒伤除了红肿症状外,还可出现皮肤水疱、大疱,伴剧烈灼痛感,达到浅Ⅱ度烧伤。这些症状会在7-10d内消退,遗留色素沉着,但不留瘢痕。严重的日晒伤患者还可伴有全身症状,如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甚至中暑及休克。严重日晒伤症状通常不会即刻出现,而是发生在日晒后的12~24h内。

五、治疗

(一)局部治疗

日晒伤后应尽快给予冷湿敷(如生理盐水、硼酸溶液及2.5%吲哚美辛溶液等),或予以局部冷敷剂、冷凝胶等。如形成皮肤大疱,则应抽出疱液、保持疱壁完整,避免感染。已破裂的水疱应保持清洁,并使用湿性敷料覆盖创面。日晒伤后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可以缓解红斑及局部皮肤充血,抑制日晒后色素沉着,缓解局部皮肤疼痛感。可选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患处外用,2-3次/d。局部外用NSAIDs可有效缓解日晒伤症状,可选用2.5%吲哚美辛溶液,患处湿敷,2-3次/d。日晒伤,特别是达到二度晒伤的患者,其晒伤创面可外用表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以促进受损皮肤屏障结构的修复,减轻炎症反应。凝胶制剂、喷雾剂或冻干制剂可直接应用于创面,必要时可使用无菌纱布或敷料湿敷过夜。

(二)系统治疗

NSAIDs是治疗日晒伤的最常用药物,可以缓解UVB诱导的超敏反应。口服NSAIDs可以减轻日晒后皮肤对热及机械刺激的敏感性,同时降低日晒伤患者的疼痛感。必要时可选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0.3g/次、2次/d。较严重的日晒伤患者,可予以口服糖皮质激素抑制或减缓日晒伤发生及症状。可选用醋酸泼尼松片,15mg/次、1次/d。然而口服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泼尼松龙)并不能减轻日晒后导致的皮肤红斑和超敏反应。刺痒感严重的患者,可予以抗组胺药,减轻患者瘙痒症状。抗组胺药还可抑制日晒伤的皮肤炎症反应,抑制红斑形成。将抗组胺药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与仅使用日晒伤常用治疗药物(吲哚美辛)相比,其抑制红斑形成的疗效更佳,且不良反应更少。可选用西替利嗪片,10mg/次、1次/d。对于疼痛感明显的日晒伤患者,口服阿片类药物可以减轻日晒伤后皮肤敏感性及疼痛感。

(三)中医中药治疗日晒伤

中医中药治疗日晒伤在中医属“日晒疮”的范围,由禀赋不耐,皮毛腠理不密,复感风邪之热,致使热不得外泄,郁于肌肤而成。复方苦黄喷雾剂、京万红软膏、善宝气雾剂、紫草油烫伤膏、美宝湿润烧伤膏等中成药外用制剂,均有有效治疗日晒伤的相关报道。

六、疾病管理

(一)防晒是预防日晒伤的最佳手段。

类似于夏季游泳、训练等户外运动会接受大剂量的日光照射,易被人们重视,并提前做好防晒措施。但是在一些特殊环境下,如雪地、白沙地、水面等紫外线高反射环境,则很容易忽略防晒的重要性。48%的滑雪者曾在滑雪时被晒伤,68%的滑雪者在滑雪时无防晒意识。因此,当人们处于特殊环境下时,更应注重防晒措施,预防日晒伤的发生。建议有日晒伤风险的人群定期参加户外活动,接受适度日光暴露,增加皮肤对紫外线的耐受力和适应性,降低日晒伤发生可能性。由于UVB主要被角质层角蛋白吸收,其照射皮肤后可进一步引起表皮增厚,这使得皮肤对UVB的耐受性增高,因此皮肤可适应逐渐增强的日光辐照。UVA辐照后导致皮肤的色素沉着,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严重日晒伤的出现。这也是日晒伤易发生于春末夏初的原因。紫外线照射会导致皮肤细胞DNA受损,因此随着日晒伤发病次数的增加,皮肤癌发生的风险随之增加。户外运动所致的反复的日晒伤会增加基底细胞癌的发病风险。在人生所有时期(童年、青春期、中青年和老年)中发生日晒伤的次数与黑素瘤、基底细胞癌的患病风险呈正相关。因此,在人生所有时期均应尽可能防止日晒伤的发生。除此之外,过度运动及高强度训练可能会抑制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增加了日晒伤后的不良预后风险。

(二)健康教育

防晒推荐以下原则:1.避免长时间日晒,户外活动时选择在阴凉处。若无阴凉,则应尽量避开上午11点至下午3点之间进行户外活动。小于6月龄的婴儿应尽可能在阴凉处活动,避免阳光直射。2.需长时间户外运动训练时,使用宽檐帽和长袖衬衫来保护和遮盖身体。织纱密度越高、颜色越深或加有防晒涂层,其紫外线吸收能力就越强,防晒效果越好。帽沿边长最好>7.5cm,才有较好的防晒效果。3.使用防晒霜是最常见的防晒形式,可根据不同的皮肤类型选择相应的防晒霜。将外用防晒霜与使用衣物、帽子等物理防晒结合在一起时防晒效果更佳。应选择SPF30以上的防水防晒霜以及SPF30以上的防晒唇膏,并覆盖在面、颈、肩等日晒伤好发部位。防晒霜应在日晒前30min涂抹,并每2小时或出汗及游泳后补涂。应避免给儿童使用含有维生素A、羟苯甲酮、香料、对羟基苯甲酸酯及其他防腐剂的防晒霜,防止诱发刺激性皮炎。4.皮肤开始感受到灼热或刺痛感时,应立即避免日晒,回到室内或阴凉处。5.正在服用光敏性药物的人群,或患有结缔组织病等光敏感的人群,应遵医嘱避免日晒。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