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中国科学院生物标本馆精品集萃》正式发布

昆动所科学知识普及 孙老师
以探究实践学习为创新点,把最新、最前沿的科研成果进行科普转化
收藏

掌上春城讯 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建国、高级工程师李维薇、助理研究员刘鲁明等主编的《中国科学院生物标本馆精品集萃》5月17日正式发布。

该书由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标本馆网络科普委员会组织编写,来自中国科学院20个生物标本馆七十多位一线专家和工作人员共同编写完成;著名生态学家和昆虫学家康乐院士为该书作序。由北京出版集团、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资助,北京出版社出版发行。

标本及标本馆是伴随着人类文明进步和发展而产生的。生物标本主要有两个功能,一是实物的科学记录;二是永久的科研材料,它携带着丰富的物种和产地数据和信息,对于生命科学研究至关重要,是不可再生的国家战略资源之一。生物标本馆(博物馆)不仅收集和保藏生物标本,还肩负着科学知识普及和教育的功能。

该书第一部分对中科院生物标本馆的历史沿革,在我国科学研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科学普及中的重要地位和已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概述,并比对国际知名的自然历史博物馆或标本馆现状,对中科院生物标本馆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第二部分为该书主体,从中科院20个生物标本馆(博物馆)保藏的2280多万号(份、件)生物标本和近24万号模式标本中,精选了其中400号(份、件)最珍贵、最有意义、最具代表性的馆藏精品。每份标本都配有清晰的彩色图片,描述了标本采集地点、时间、采集人,采集环境和重要的生物学习性和生态学特性,介绍了每份标本的馆藏价值、科研价值或应用价值,部分标本还介绍了其背后鲜为人知的历史背景、历史人物或历史故事,以及科学家为追求科学真理的献身精神,因而还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在400份标本中,有化石标本60件、真菌标本21份、植物标本165份、动物标本154号;有模式标本89号;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和植物5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植物67种;有受到灭绝威胁(极危CR、濒危EN、易危VU)的131个物种;有CITES附录I物种22种,附录II物种19种。该书第三部分是中科院20个标本馆的简要介绍(中英文),包括各个馆的历史沿革、标本保有量、馆藏特色,软硬件设施、标本保藏条件,管理体制和机制、人员队伍、联系方式等。

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过度使用自然资源,每天都会有物种在绝灭或消失,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的生存和生活质量改善是必不可少的,当生物多样性消失到一定程度以后,人类生存的支撑系统将面临崩溃。生物多样性保护给生命科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其中当然也离不开以生物标本馆为依托的分类学等基础科学的支撑,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效是衡量一个国家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竞争力和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

该书向国内外展示了我国生物标本馆事业的进展和取得的成果,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成果之一,该书的出版也是对COP15二阶段会议的献礼。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