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中精神能量的自我损耗称为内耗,引申到团队中就是能量的内部消耗。 内耗的产生来自于三个维度:
心理维度:
过度纠结和思考,反复权衡却难以做出决策;频繁自我怀疑、否定;长时间深陷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难以自拔;
团队中过于注重细节、个体状态、决策者无法下出正确的决策所带来的消耗。
行为层面:
做事拖沓、混乱、逃避关键任务和责任;行为反复无常,计划常变、决策朝令夕改,没有明确的长期和短期方向和目标、难以坚持。团队混乱、权责不清、发生问题流于解释,而无法面对真实的问题。
人际关系层面:
为获得他人认可违背自身意愿;陷入人际冲突后,久久无法释怀。团队内部不能面对正常的人际冲突,回避人际问题、管理无边界、个人与团队关系混为一谈...
内耗的本质是每个人/团队心智模式的呈现。
心智模式就像我们大脑里预装的一套软件,决定着我们如何解读世界、做出决策。是由过往经历、教育背景、成长环境等塑造而成。
比如,在没有安全感的环境中长大的人,遇到事情发生首先就是启动自我防御机制,要么攻击别人、要么推卸责任、要么会否定自我的心智模式,团队中问题出现,第一反应是解释、回避,而非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探寻到摆脱内耗的关键所在,才能为内心注入稳定而持久的能量。
今天分享三个心理学的方法,和你一起突破自我局限的心智:
**第一贴:****自我否定带来的内在消耗,为种是最常见的,也是被广泛认知的,比如:完美情结、自我价值缺失。**定期复盘生活点滴,觉察自己在各种情境下的思维和行为,可以帮助我们从固有的心智模式中跳出来,进入到自我觉察。抽出15 - 30分钟,回顾当天遇到的问题、自己的应对方式以及情绪变化。若在讨论项目时发生争执,反思是在解决问题、还是宣泄情绪,是个体的消耗、还是团队/他人的认知不同频、意见不一致、没有方向、没有决策?是害怕冲突、回避责任、还是没有能力处理当下的问题带来的困扰?精准定位困境核心,精准找出导致困境的关键因素。
比如,想要行动,迟迟不去行动,陷入自责中。这可能是因为时间管理混乱,注意力分散无法静下来;或是知识体系碎片化,无法融会贯通;也可能是心态问题,过度焦虑导致难以专注。要针对困境制定出相应的计划,来逐步杜绝内耗的发生。
借助持续不断的自我觉察,不断优化自我心智模式加以修正,搭建起更高效、积极的底层认知体系,**从源头上降低内耗的产生机率,让内心更加平和从容。**团队中的内耗,通过精准定位问题,从中抽离出来,做可以做的部分,避免长时间处在消耗中引发的个体内耗。
****第二贴:给自己建一个缓冲区。****有时候的内耗是被头脑的思绪牵引、不合理信念带来的情绪内耗。心理学中有个理论叫REBT(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很多时候让我们情绪爆炸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解释方式出了问题。在经历一些事情时,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困难或压力事件发生时,我们就会产生不合理信念。这些信念可能表现为不健康或自我伤害性的行为,衍生出更多更不合理的想法和信念,而这些负面结果都会导致更多的情绪困扰。****运用心理学的ABCDEF模式去化解这种内耗:****A:代表引发事件,通常是生活中的困难或令人失望的事情;
B:代表围绕这些事件产生的合理或不合理的信念;
C:代表积极或负面的结果,通常由合理或不合理的信念导致;
D:代表着对不合理信念的驳斥或重构;
E:代表更合理有效的新信念;
F:代表着通过新的理性信念来应对引发事件后获得自愈的感觉;
**比如:**答应好的事情突然对方没有电话,也没有明确说明什么原因,只是说等下次有时间再约。内耗的人会不停的想自己哪里不对?或者是自己怎么不好的自我评价中,以至于越想越多,越想越担心、越挫败......我们学会觉察到及时的告诉自己“暂停”。看看你是怎么解释对方改约的原因?问问自己这是事实吗?你因此产生了哪些情绪?接下来,从改变自己的解释入手,把自我解释的负面信息尝试做正面的调整,或者停止头脑的反思,做一会正念呼吸、出去走走,或者马上开始可以做的事情,不至于浪费在无止境的思绪绑架中。
****第三贴:********有时候的内耗是自己用力过猛,超过了自己的边界所带来的停滞内耗。****有很多内耗的人,是太用力了,已经超过了自我边界,太想帮别人、太想解决不属于自己的事情......,这种情况很容易在团队中出现。我们学会区分: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情。尽可能做好自己的事情,把他人的事情交还给别人,让他人承担起责任,其他的不可掌控的,告诉自己:“尽人事,听天命”想摆脱内耗的困扰,通过自我洞察,发现束缚自己的心智模式,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从而告别内耗,让内心重归平静与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