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段跃初
最近,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自己的奇特经历:平常吃辣椒只是微微感觉辣,可在吃了一段时间补药后,哪怕只是吃一点点辣椒,都感觉辣得受不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相信不少人都有类似疑问,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人吃补药后为何会加强痛感。
在了解原因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疼痛的发生机制。疼痛是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令人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情感体验 ,它的发生机制极为复杂,涉及多个生理环节。当人体组织受到如物理、化学、生物等超过生理承受范围的因素刺激时,会发生激惹及损伤,并释放出乙酰胆碱、5 - 羟色胺、组胺、钾离子、氢离子、乳酸等多种致痛物质。这些致痛物质会刺激分布于人体皮肤、黏膜、组织及内脏的神经末梢,使神经末梢的痛觉感受器产生神经信号。神经信号沿着神经干、神经根进入脊髓,再从脊髓内的感觉传导束向上,经过丘脑、内囊传至大脑皮质的痛觉感觉区,经过大脑的辨别和分析,最终产生痛觉。
那么,补药是如何介入并影响这一过程,导致痛感增强的呢?从中医角度来看,补药通常指具有滋补作用的中药,像人参、鹿茸、黄芪、枸杞等,服用补药讲究辨证施治。如果补药不对症,比如阴虚的人用了温补阳气的药物,就会加重阴虚火旺的症状 ,使身体内环境失衡。这种失衡可能会让神经系统变得更加敏感,原本在正常耐受范围内的辣椒刺激,此时就可能被放大,从而感觉更辣。
从西医角度分析,一方面,补药可能影响人体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许多补药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当血液循环加快时,身体各部位的代谢也会加快,包括神经末梢。这可能使得神经末梢对刺激的反应更加迅速和强烈。吃辣椒时,辣椒中的辣椒素会刺激口腔和胃肠道的神经末梢,在血液循环加快的情况下,这种刺激信号可能会更快、更强烈地传递到大脑,让我们感觉更辣。
另一方面,补药可能与辣椒在体内产生相互作用,影响了一些生理过程。辣椒中的辣椒素会刺激胃肠道,而补药也可能对胃肠道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同时食用辣椒和补药,可能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引起胃肠不适。这种不适会使身体的整体应激水平提高,从而增强对疼痛的感知。某些补药可能会影响肝脏对药物和食物成分的代谢过程。如果补药干扰了辣椒素在体内的正常代谢,导致辣椒素在体内停留时间延长或浓度升高,也会使我们对辣椒的辣感更加明显。
除了上述原因,个体差异也不容忽视。不同人对补药和辣椒的反应各不相同,有些人本身胃肠道较为敏感,或者神经系统的痛觉阈值较低,在吃补药后,这种个体特质可能会被放大,更容易出现痛感增强的情况。比如,有的人胃肠道黏膜比较脆弱,吃补药后胃肠道受到刺激,黏膜的敏感性增加,再接触辣椒时,就会感觉辣得难以忍受。
中国中医药报道曾记录过这样一个案例:不久前,湖南涟源市的王某在路边面馆吃完一碗面条后,突然感觉腹痛难忍,被紧急送往医院。经过洗胃灌肠等治疗,才脱离危险。110民警接到报警赶到现场后,起初怀疑是面馆投毒。经过调查了解,面馆老板与王某并无恩怨,平时也没有过节,完全没有理由做出伤害他的事情。民警又怀疑面馆有人与人结仇,被牵连投毒,但面馆老板平日为人和善,从不与人起争执,深受周围人好评。后来,对王某所食用的食物进行检查,并未发现有毒物质。在医生的仔细询问下才得知,王某此前因感觉腰痛,在药店自行购买了六味地黄丸服用,随后去小吃店吃面条时,没有忌口,加了大量辣椒,导致药物与食物产生不良反应,引发腹痛,还被误认为是中毒现象。
六味地黄丸适用于肾阴虚的人群。服用六味地黄丸等补药期间,需要忌口辛辣刺激性食物,像大蒜、辣椒这类具有刺激性的食物,有发散的作用,不适合与滋补药物同时服用。否则,会导致新陈代谢加快,毛细血管严重充血,使肠胃的灼热感比平时高出数倍,从而引发肠胃疼痛。如果本身患有胃病、胃溃疡,甚至可能出现胃穿孔、胃出血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综上所述,吃补药后感觉吃辣椒更辣,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了解了这些知识,我们在服用补药时就要格外注意饮食搭配。一般来说,服用滋补药时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物吸收和疗效,还可能加重身体不适。如果在服用补药期间不小心吃了辣椒,出现强烈的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食用,并多喝水促进代谢。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