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镶白旗草原天眼星空营地
2024年度科普绩效自评
一、工作情况
(一)科普工作组织管理情况
——是否有领导分管科普工作:由营地总经理梁华负责营地科普工作的开展和与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中心的沟通协调工作。
——是否有专门的部门组织实施科普工作:营地成立了研学课程与基地参观科普讲解团队。
——是否将科普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营地主要以科普研学作为营地发展的重要内容,每年都有详细的运行与引流工作。
——是否制定科普工作制度:营地出台不同时段和不同科普内容对应的工作制度和实施细则。
——是否制定激励和支持科普的政策:对于引流达到相应数量的机构和旅行社给与奖励的政策。
(二)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基础情况
——对外开放天数:200天。
——每年服务公众人次:35000人次。
——科普场所面积:13000平米。
——场馆和设备是否有升级和更新:2024年投资1930万元提升科普教育基础设施条件。照片附后。
(三)本年度开展科普活动情况。
——在基地开展科普活动:2024年营地成功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十佳研学旅游课程”、“十佳研学旅游线路”、“内蒙古自治区研学旅游营地”称号。实现科研和科普“双翼”同步发展,为游客和学生服务、展示我国重大科工“子午二期”工程项目,了解我国在自主科研领域的重大成就,成为内蒙古与世界天文领域链接的窗口,为广大青少年学生树立“爱中国、爱家乡、爱科学”的思想。先后与北京天文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天文联合会、北京各大中小学、黑龙江、辽宁、呼市、西安、河南地区等研学机构合作,共举办科普研学活动数量近二百场,参与人数15000人。
——开展进社区、进校园:草原天眼星空营地科普研学指导师分别前往正镶白旗第二小学、第一小学、第二中心、农信社、农业银行、“京蒙协作”农业产业园开展科普宣传等活动,参与人数总计2300人。
(四)在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的情况。
——全国科普日举办的主题科普活动情况:活动数量1个;参与人数500余人。
——其他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的主题科普活动情况:
2024年举办的科普主题活动及人数
1、“明安图星”星空草原观星大会,人数1500人;
2、明安图杯天文摄影大会。举办全国星空摄影大赛,举办“明安图星”天文摄影作品展。人数200人;
3、星空文创美食节。举办“星空草原,正镶白旗”美食节庆活动,期间举办“察哈尔羊烧烤”“星空火锅宴”“星空奶食品DIY大赛”等主题内容。人数5000人;。
4、24节气与天文关系的主题活动,历次人数1000人;
10、时间与星球主题活动,人数200人;
11、天干地支研学课程(端午节纪念屈原活动)
12、西方星座观测课程(4—11月),历次人数5000人;
13、中国传统天文星座观测课程(4—11月每天)历次人数3000人;
14、七夕节专场活动。人数120人;
15、中秋赏月诗词会.人数40人;
16、英仙座流星雨音乐会(8.12日)
(五)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等情况。
——面向公众提供预约的平台主页链接:微信小程序“草原天眼星空营地”。
——自主运营的新媒体平台情况:微信公众号“草原星空研学营地”、微信视频号“草原天眼星空营地”、抖音“正镶白旗星空文化旅游营地”。
——新媒体平台发布信息数量和总阅读量: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350条,总阅读数量140万人次、微信视频号发布信息89条,总阅读数量35万人次;抖音发布作品540条,阅读人次240万人次。
。
(六)动员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服务情况。
——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服务人数:2024年n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中心驻站科学家、北京天文馆科普部专家、草原天眼星空营地科普人员针对当地中小学生、天文爱好者等开展的科普旅游人数共计12600人。
(七)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年度科普工作经费投入:1980万。
——专、兼职科普人员数量:专职人员3名,兼职人员23人。
二、特色工作
结合本行业、本地区实际组织开展的特色工作情况。
——特色科普品牌名称(选填):营地开发线路为“观星”主题线路产品,集合民俗风情、特色体验、星空摄影、历史研学、自然观光、民宿体验于一体的沉浸式文化的研学旅游线路,主推的线路有以明安图故乡和中国科学院的重大科技项目体验为主的“星空草原,正镶白旗研学两日游路线”,以天文大事件为主要内容的探索陨石撞击形成的多伦湖地貌、中国首个官方天文台“回回斯天台”的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二连恐龙灭绝事件展览和草原天眼星空营地为主线的研学五日游线路等等,其中以“浩瀚银河 草原星空”研学之旅的研学路线获得文化和旅游部推出2023年第二期“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的精品线路。
三、问题不足
由于国内天文星空研学科普旅游起步较晚,星空旅游实践仍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一是星空旅游目的地的无秩序、无标准或过度开发,缺乏规范化的开发与管理体系,导致许多优质暗夜目的地产生严重的光污染,星空旅游形象受损。
二是缺乏必要的配套基础设施,如交通设备、住宿服务、露营设施、地理环境解说及安全防护等。
三是现阶段的国内星空旅游主要停留在观星的程度,天文知识及星空文化的科学教育内容缺失,解说系统不完善,科研、游憩、环境教育、天文科普等公益功能还未纳入规划之中。
四是公众对星空旅游的认知还有很大局限,认为星空旅游只是天文爱好者、专业摄影师等特殊群体的小众旅游形式,星空旅游互动体验的多形式、多价值、多功能还未得到应有的专业的科学普及。
四、工作建议
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工作的意见建议如下:
1.规范科普研学旅游市场。科技、文旅和教育等部门加强政策引导,以文旅带动科普,以科普提升文旅,将现有资源转化为科普研学旅游资源。
2.强化科普教育基地的课程内容设计。在“科”和“普”上下功夫,“研”和“学”上做文章。寓教于乐,科普是目的,研学是形式,科学是基础,普及是内容,做到可学可做可玩。
3.重视政策学习。加强与省、市级文旅和教育部门沟通,助力基地科普研学活动。与高校、中小学、研学运行企业通过深度合作、资源共享、专业化运营等模式,打造科普教育知名品牌。
4.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依托专业力量,开展科普导师、志愿者系统化、专业化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科学素养、组织能力和产业感知力,培养科普人才。
5.苦练内功,加大基地升级改造和品牌推广投入,提升品牌影响力。
正镶白旗星空文化旅游营地简介
营地简介:
正镶白旗星空文化旅游营地(昵称:草原天眼)依托中国科学院建设的世界最大的空间观测基地,打造了以天文、航天为主要内容的科技研学教育基地,2023年成功获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营地被评为举办“全国星空大会”永久性会址,获得了“国家科普教育基地(2021-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科普教育基地(2022-2024年)”“2022年内蒙古科普研学教育基地”等称号,2024年营地成功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十佳研学旅游课程”、“十佳研学旅游线路”、“内蒙古自治区研学旅游营地”称号。
营地课程简介:
正镶白旗星空文化旅游营地依托中科院世界最大的研究太阳的射电望远镜基地和世界首个空间气候观测站“子午二期”工程,建设科技文化实践教育基地,与北京天文馆、上海天文馆和西华师范大学天文系专业设计团队为主体开发,联合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北京天文学会开发以天文、航天为主的青少年科技研学课程,课程采用国际流行的任务驱动形式,通过现场参观、模型制作,仰望星空,营员们可以近距离接触国之重器,直观认识射电望远镜的结构,从而增强对科学知识的体验和理解;包括知识讲授、望远镜纸模型制作、参观与记录等主要模块,介绍天文观测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射电望远镜的基本原理。从400年前伽利略基于望远镜的观测成果引入,介绍天文望远镜的发展历史,从光学到射电波段的演化过程和原因,以及射电望远镜的结构和科学目标,通过参观体验全息投影 互动屏 射电望远镜 光学望远镜 VR设施 外太空模拟 失重体验仓 无线电技术等等,让参与者在“玩中学,学中做、做中创”的快乐体验中收获知识、开拓思维,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营地研学线路简介:
营地开发线路为“观星”主题线路产品,集合民俗风情、特色体验、星空摄影、历史研学、自然观光、民宿体验于一体的沉浸式文化的研学旅游线路,主推的线路有以明安图故乡和中国科学院的重大科技项目体验为主的“星空草原,正镶白旗研学两日游路线”,以天文大事件为主要内容的探索陨石撞击形成的多伦湖地貌、中国首个官方天文台“回回斯天台”的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二连恐龙灭绝事件展览和草原天眼星空营地为主线的研学五日游线路等等,其中以“浩瀚银河 草原星空”研学之旅的研学路线获得文化和旅游部推出2023年第二期“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的精品线路,这条线路旨在打造乡村旅游、研学旅游融合发展的多元化主题线路产品,推动乡村文化和研学旅游深度融合,让广大游客欣赏草原风光、领略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仰望浩瀚星空、感受“草原天眼”的壮观,激发青少年对天文科普知识的兴趣,为全盟研学旅行发展与推广提供了新的契机。
这条线路可欣赏多伦湖的湖光山色,领略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的历史厚重,体验牧场草原特色,感受当地的民风民俗,同时到正镶星空营地看“草原天眼”的壮观,夜观星空,学习天文知识,体验各种现代天文教学设备的新奇,为研学的孩子们种下探索宇宙的种子。
营地最新开放时间:2025年5月1日至2025年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