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病虫科普·苹果褐斑病】
新疆苹果常发生褐斑病,如何防治?
据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报道,黑新两地科协于2024年10月签署合作协议。会议强调,加强科普资源对疆援助,为新疆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普支撑。
三江平原科普工作室(简称“三平科工”)科研人员表示,“黑龙江省科协发出了科普援疆号召”,作为党和国家培养的基层干部、植物保护领域的科普工作者、佳木斯市下辖的科协代表,决定通过线上——‘科普号’助力新疆农业高效能发展,保障国家农业安全。
新疆农业大学赵震宇和郭庆元教授编著的《新疆植物病害识别手册》中,记录新疆常见植物病害274种,有果树病害54种,其中苹果褐斑病在新疆常见、多发”。那么,如何防治苹果褐斑病呢?
三平科工科研人员介绍,由苹果盘二孢菌引起的苹果褐斑病,属于真菌病害。不但在新疆发生,在其他苹果生产区均有发生且较普遍,危害严重。其主要危害叶片,果实也可发生。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盘、子囊盘在病叶越冬,成为翌年病害的初侵染源,后借风雨传播,从叶片正反面侵入进行危害。5—8月均可发生,尤以春秋季雨大的年份易发生流行,树势弱、地势洼及透光差的苹果园发病较重。在苹果褐斑病发生前的苗圃、幼树及苹果树的果实生长期或发生初期,使用高效能的杀菌剂进行喷雾是当前控制苹果褐斑病应用最有效的方法。为确保苹果褐斑病的防控,现将高效能杀菌剂选用与应用技术分享如下:
首先是科学选择药剂。从农药登记证件时间来看,选用近10年来登记的新杀菌剂品种,正式首登时间依次为唑醚·克菌丹(2016年)、唑醚·戊唑醇(2016年)、肟菌·代森联(2016年)、苯甲·肟菌酯(2016年)、氟菌·戊唑醇(2017年)、苯甲·吡唑酯(2018年)、丁香·戊唑醇(2018年)、吡唑·异菌脲(2018年)、肟菌·喹啉铜(2018年)、氯氟醚·吡唑酯(2019年)、氟酰羟·苯甲唑(2019年)、氯氟醚菌唑(2019年)、氟吡菌酰胺·戊菌唑(2024年)等。从登记剂型来看,选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农药剂型名称及代码 GB∕T 19378-2017》要求的剂型农药,比如水乳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等环保剂型。
其次是正确使用药剂。苹果褐斑病发生重的果园,在苹果树褐斑病发生前,于晴天露水干后用660克/升硫酸铜钙悬浮剂400-600倍液均匀喷雾,可隔15—25天喷施第2次药;也可在苹果树褐斑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50%肟菌·喹啉铜悬浮剂2000-3000倍液,隔10天喷1次,视病情喷施2—3次;或在苹果树褐斑病发生初期,用20%氟吡菌酰胺·戊菌唑水乳剂2500-3000倍液,隔10—15天喷1次,可视病害发生情况施药2—3次。褐斑病、斑点落叶病混合发生的苹果园,可在褐斑病发生前或发生初期,用400克/升氯氟醚·吡唑酯悬浮剂2000-3500倍液,隔7—14天喷1次,视病情喷施2—3次。
值得一提的是,使用上述农药时,遇有大风天或预计1小时内降雨勿施药。
果农朋友们,也可搜索三平科工科研人员撰写的《面积和产量稳居全球首位的苹果使用农药产品登记情况综述》一文,了解更多苹果用药知识(如图)。
来源:富锦市城东街道办事处(综合整理自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病情来源:《新疆植物病害识别手册》;植保策略支持:科普中国信息员,黑龙江省志愿者,三江平原科普工作室科普农药工作者 郑庆伟)
关注作物病虫科普,呵护美丽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