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中科院在2021年发布了《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其中青少年抑郁检出率高达24.6%,相当于每5个青少年中,就有1个可能存在抑郁。那么,究竟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
答:迄今,科学上心理疾病的病因并不十分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生物、心理与环境诸多方面的因素,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过程,生物、心理的因素主要涉及到遗传,神经内分泌等方面,心理方面有人格基础,性格的特征,加上青春期阶段内心敏感且矛盾。家庭、学校与社会环境影响。其中家庭关系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建设影响十分深远。
问:那么应该如何来预防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呢?
答:全社会参与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维护,心理疾病发生发展存在连续慢病过程,家长及教师了解理解青少年情绪行为,正确引导个性化培养十分必要:
1、校园文化建设,-培育性和支持性养育是心理健康最有力的保护因素。家长、教师需要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行为表现特别注意,并及时给予心理方面的疏导和支持。
2、青少年健康成长离不开温暖安全的家庭关系及环境,营造和谐家庭氛围,接纳关注,家长多一些支持和陪伴,带领孩子多参加体育活动、社交活动,减少孤独感。
3、如果身边支持系统无法帮助到孩子,建议尽早寻求专业帮助及治疗。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咨询及治疗需要科学、系统、个体化的治疗,
①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专业人员需要对个体进行系统评估,了解相关风险因素,明确可以改善的问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于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正在形成当中心理指导效果较好,青少年自己和家长一起参与到治疗中;
②药物治疗:确诊心理疾病症状中度以上的不轻易排斥药物治疗,必要时求助精神科医生给予必要的药物干预,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这里特别提醒:心理疾病不可仅仅依赖药物,过高期望药物的帮助;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心理咨询及治疗,需要科学+艺术性,比如咨访关系、药物剂量的大小、疗程、时间方面的调整,包括心理咨询的设置、见面频率等方面,没有相同的方案可以适合所有人,每个人的困难和应对方式不同,心理治疗、药物选择等方面均不同,个体化治疗可能最好的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