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寒冷来袭,如何预防冻伤?

环保菌
原创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科普环保相关知识。
收藏

中央气象台于11月21日6时同时发布暴雪、寒潮黄色预警和大风蓝色预警。预计11月21日起至24日,一轮寒潮将自西向东影响我国,并给多地带来大风、降温天气,受其影响,东北部分地区将再现强降雪。寒冷来袭,极容易发生冻伤,该如何预防呢?

图源:扬州疾控

什么是冻伤?

冻伤是由于寒冷潮湿作用引起的人体局部或全身损伤。轻时可造成皮肤一过性损伤,要及时救治;重时可致永久性功能障碍,需进行专业救治。

民间流传一种用雪搓冻伤部位的土办法缓解冻伤,还有人称喝酒御寒防冻,那么这些民间土办法靠谱吗?

实际上,冻伤复温急救时,严禁采用民间流传的“冷水浸泡、冰雪搓揉、捶打按摩冻伤部位”等土办法,那种做法复温时间过长,效果很差,还容易再度冻伤;也不能用篝火、炉火等明火烘烤或用温度高于50摄氏度的热水浸泡,那样过热复温会导致冻伤部位烧(烫)伤,加重组织损伤,会导致截肢等严重后果;更不能喝酒御寒,因为饮酒会导致外周皮肤血管扩张,加速肌体散热,从而更容易冻伤

有哪些信号表明可能是冻伤?

任何皮肤部位的发红或疼痛,都表示冻伤可能已经开始,应尽快从寒冷区域离开或对所有裸露部位的皮肤加以保护。
凡有以下迹象都可能表明冻伤:
①某块皮肤出现白色或灰黄色

②皮肤感觉异常坚硬或呈蜡状

③皮肤感觉麻木

冻伤后的正确处理办法是尽量脱离低温环境、采取保温措施、补充食物能量。冻伤不严重时,可用温水迅速复温,必要时及时就医。

如何预防冻伤?

防寒。鞋袜、衣物大小松紧适宜并保持干燥,皮肤暴露部分要保护,如使用口罩、手套、防风耳套等;另外,皮肤涂敷少许油脂,也有减少散热的作用。

防湿。要注意保持生活环境干燥,服装、鞋、袜的干爽,潮湿后应及时更换。脚汗多者,可用温热水洗脚,擦干后,再用硼酸粉或滑石粉擦脚掌、趾间,以保持干燥。

适当运动。不要在太冷或者潮湿的环境中逗留时间过久,应避免长期静止不动。特别是在户外时,要适当活动,如搓脸、搓耳、搓手、跺脚等,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供血条件。

尽量多吃些高热量的食物,可以起到御寒的作用;多喝热饮,有助于保持体温。

此外,雪天一定要减少外出时间。针对容易受冻的部位,如手足、耳朵、脸颊等,早晚各做一次510分钟按摩,可按摩手指、手背、手心及面部等来增强局部血液循环。

综合:

人民网科普“冬天美丽‘冻’人不可取!冻伤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健康中国“警惕冻伤,重视这些信号与防护措施!”

江苏气象“气温缓慢回升,低温冰冻继续!苏苏教你如何预防冻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