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肖平:做肿瘤患者最信赖的医生

四川省癌症防治科普基地
账号旨在通过科普癌症防治知识
收藏

在二十余年的职业生涯中

他也曾有过迷茫

在信念起伏间

肖平找到了自己的价值追求

被患者信任

被患者需要

就是工作上最大的满足

幻想被现实重塑,汲取前人智慧做一名好医生

在进入医生行业以前,肖平和现在大部分“外行人”一样,对医生这个行业充满了幻想:受人尊重、工作稳定、收入可观……怀着美好憧憬,肖平成为了一名医学生。

从实习生开始,肖平才真正体会到一名医生的不易。跟着老师值夜班、上急诊手术,当遇到大出血的病人时,从十楼跑到一楼拿血袋,一晚反复十几次,每一次都是与生命赛跑。

虽然幻想被打破,但这段经历让他对“好医生”的认知更加清晰。肖平的研究生导师以超高的业务能力、强大的精神内核、极高的工作热情、百分百投入的工作状态,深刻地影响了他。

在指导肖平阅片时,导师总能一阵见血地指出问题,这离不开深厚的经验积累。“我什么时候也可以这样就好了”,从那时起,导师就成为了肖平心里的一根标杆。

导师在面对患者时,总是全身心投入,甚至忘记吃饭、喝水。肖平记得,导师曾有一个食管癌偏晚期患者,有过胃大部切除手术经历,病情复杂,不仅需要手术切除肿瘤,还得做结肠代食管术,手术难度极大。这场手术,从早上九点开始,一直持续到晚上九点才结束。期间十二个小时,导师、师兄及肖平三人,一直待在手术台,滴水未进。在手术结束后,三人也只喝了一点水,就又继续查房。

这些经历培养了肖平专注工作的习惯:先把事情做完,再休息。因此对肖平来说,下午三四点钟才吃午饭,已是常态。

来到川肿后,除了业务精进,在与同事、患者的相处过程中,肖平也深切地感受到,人文关怀和医疗技术同等重要,尤其是与少数民族患者交流时,要尊重患者的风俗习惯,才能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互动,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用效果赢得信任,用信任巩固治疗

在癌症治疗过程中,大多数中晚期患者及其家属都存在一个典型误区:手术才能立竿见影,而只做化疗最后就是人财两空。

但实际上,对于部分暂不具备手术条件的中晚期肺癌患者,通过新辅助治疗,可以争取到接受根治切除手术的机会。

什么是新辅助治疗?通俗地讲,新辅助治疗就是在手术前接受化疗、放疗、靶向、免疫等治疗,使肿块缩小、及早杀灭看不见的转移细胞,以利于后续的手术,力争达到根治效果。

2022年5月,一个来自雅安的肺癌患者来到川肿寻求救治。该患者就诊时病情较为严重,按分期属于肺癌ⅢA期患者,并伴有淋巴结转移症状,情况并不适合立马手术。

在告知患者无法立马进行手术时,肖平敏感地捕捉到了患者及其家属身上失望的气息。面对这种情况,肖平解释道,不是绝对不能做手术,只是为了更好的治疗效果,患者需要先进行新辅助治疗,医生将根据患者治疗后的身体变化,决定后续治疗方式。

患者最终选择了信任川肿,信任肖平。在做完两个周期的化疗加免疫治疗后,经复查,患者肿瘤缩小,症状明显改善,达到了手术条件。前期治疗成效明显,极大地鼓舞了患者后期治疗的信心。

手术进行顺利,患者术后病理报告达到pcr(病理学完全缓解),所有术后标本没有任何肿瘤细胞残留,患者将有极大概率获得长期生存。

然而,抗癌之路并非坦途,免疫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有研究表示,免疫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可达到19%。免疫相关性肺炎一旦发生,就有致命的风险,因此,在进行周期免疫治疗中,患者术后持续观察、定时复查十分必要。若出现不适症状,需及时向医生反馈并进行对症治疗。

肖平(左)查房

这名患者在术后还需接受一年的免疫维持治疗。在今年九月,患者在即将进行最后一次治疗时,告诉肖平最近状态很不好,感觉呼吸困难、易疲劳。经复查,这就是由免疫药物引起的免疫性肺炎,并且已经出现肝功能转氨酶异常、血糖大幅升高等症状,情况较为严重。

肖平立马为患者联系了川肿内科,进行对症治疗。在整个治疗期间,患者一直主动通过微信,告诉肖平治疗进程和自己逐渐改善的身体状况。在九月十八日,患者还特意来到肖平门诊处,告诉他自己已经完全康复。

这种信任,深深地触动了肖平。疾病是医生和患者共同的敌人。在对抗疾病的过程中,医生为患者想办法,患者也需要充分地信任和配合医生,这种良性互动非常必要。只有医患同心协力,才能战胜疾病。

无论环境如何变化,始终把患者放在中心地位

随着社会发展,作为一个胸外科医生,肖平的工作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最显著的就是,肺结节患者增多。

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人们体检更加频繁。随着社会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更加重视体检。一些患者认为,确诊肺结节与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有关,实际上,目前并没有证据能够证明二者关系。相反,正是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人们进行肺部CT检查的频次增多,肺部结节检出率也随之增多。第二,体检中胸部ct的普及和ct设备的升级。由于体检中胸部ct的普及,肺结节的检出率随之提高,同时,随着分辨率越来越高的仪器被研制出来,以前发现不了的微小肺结节也能被检查出来。

所以患者变多了,但患者的肿瘤却变小了,大部分还都只是良性的肺部结节。在过去,由于早筛早检的意识不强,等身体出现疼痛不适的症状才去医院,一经确诊,往往都是癌症晚期了;而现在,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大部分患者都能在癌症早期——甚至是癌症发生前,及时发现并获得治疗。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肺部疾病治愈率的关键。

患者的整体转变,深切地影响着医生的诊治工作。在过去,因为发现时恶性、晚期居多,医生可以直接通过普通ct片来观察判断患者肿瘤的位置、大小。而现在,这种较为粗糙的方法,明显已经不能满足患者需求。相对于普通ct,薄层CT分辨率更高,<5mm的结节也清晰可见,细节更明显,因此主要用于看磨玻璃结节和<1cm的实性结节,有利于精确诊断。

肖平(左)正在手术

医生的准确判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无谓的手术,避免手术对患者身体、心理和经济上造成负担。由于现在被发现肺小结节的病人越来越多,但绝大多数的结节其实是良性的。这就要求医生需要有更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知识更新的能力,在术前对恶性结节做出更为精准的判断,力图把手术中小结节切除后的恶性占比提高到80-90%甚至更高,最大限度减少手术对患者的伤害。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考虑最佳的治疗方案,让肖平一次又一次赢得了患者的信任。

从患者身上,找到坚持下去的理由

肖平坦言,在长达二十三年的从业经历中,他也遭遇过医患危机。面对困难,他有过动摇,甚至有时候会质问自己,是否真的为患者选择了最好的治疗方式?但他明白,解决医患危机最好的方法,就是用行动、效果说话。

肖平曾经的一个患者,在临近春节前病危。本来马上就要放假了,遇到这种病人怎么办?那就不放假了!春节期间,肖平几乎天天守在ICU病床旁,时刻关注病人的变化。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患者最终在春节后不久顺利出院,并获得长期生存。

在此后的每一年春节,患者的家属都会给肖平打电话,简单地问好对肖平来说已经非常安慰。这种情况并不是个例,南充、达州、自贡……来自各地的患者都在出院后与肖平保持着联系。逢年过节打个电话、发条短信问候和报平安……患者这一小小的举动,让肖平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肖平始终觉得,医生与患者的关系是相互的。患者通过治疗获得长期生存,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信念,也让医生找到坚持下去的理由,鼓励着医生保持对职业的热情。肖平感慨到,“没有什么事情是一帆风顺的,任何职业都会有所起伏。遇到困难时,首先想一下,你的坚持在哪里,从你的坚持中是不是有收获?如果有,觉得值,那就义无反顾的坚持下去!”

评论
🔴🔴
贡士级
2023-11-2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