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双生水母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双生水母形态特征,多营养体期前泳钟五角锥状,体表有5条纵棱,其下端锯齿状,泳囊纺锤状,顶部圆钝,泳囊口有3个同样大小的齿,都很强大,体囊形状有变化,有棒状,长条状或椭圆状,约为泳囊高的1/2;干室深,略比体囊长,干室开口四角形,口板不分瓣,泳囊口齿和口板基缘均有锯齿。该种没有后泳钟。单营养体期由保护叶和生殖泳钟组成。保护叶桃状,顶部锥状,顶角侧面观90角,背面的头巾呈凸三角形,接合面和生殖泳钟体轴呈45°角;顶盾后缘圆钝,无基侧角;干室浅,叶状体囊粗棒状。生殖泳钟四角柱状,4条纵棱。泳囊顶部宽,干管短,泳囊口两个大的背侧齿,口板不分瓣,口板下缘凸出,纵棱泳囊口齿和口板基缘均有锯齿1。

基本信息拉文目名 CALYCOPHORAE

拉文科名 DIPHYIDAE

拉文属名 DIPHYES

中文种名 双生水母

拉文种名 D.chamissonis Huxley [Diphyopsis chamissonis]

中文门名 腔肠动物门

拉文门名 COELENTERA [CNIDARIA]

中文纲名 水螅虫纲

简介双生水母多营养体期有前、后2个泳钟。前泳钟五角锥状,有5条完整的纵棱,泳囊口有齿,干室较深,口板不分瓣;后泳钟顶部为显著的榫突插进前泳钟干室,泳囊口也有齿。单营养体期的保护叶桃状或盾状,体囊不分支,无叶状体管,生殖泳钟体表4条纵棱,泳囊口有齿,口板不分瓣,基侧角不突出2。

地理分布东海、南海;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地中海。

形态特征多营养体期:前泳钟体长7.0一15.0mm。角锥状侧扁,胶质厚,腹面显著凸出,钟体表面有5条纵棱在顶端汇合,仅在接近泳囊口有锯齿。泳囊顶端变细,变细部分约占泳囊长的1/3,泳囊口有1个背齿和1对侧齿,背齿很突出,比侧齿大,稍弯曲。干室宽大,明显向泳囊口倾斜,干室深约为泳囊的1/2。体囊梭形,其长度约为泳囊的1/2,并紧靠泳囊。后泳钟体:钟体下部宽大,在钟体上部2/3处窄小,使钟体成为长三角形,这个窄小部分是插入前泳钟干室内。泳囊口有1个背齿和1对侧齿,皆为三角形,干室深,顶端有1条梗管连接前泳钟体。单营养。

生活习性东海主要出现于水深大于200m的陆架外,其垂直分布在50m上层;南海有时出现在l000m水深,但主要栖息在100m上层。一年四季出现于南海北部陆架内外区以及中沙、西沙群岛周围海区,数量较多,为西沙群岛海域管水母类优势种之一。属大洋广布科。本种在百慕大海域垂直分布局限于50m上层;在加那利群岛水深40m或50m拖网采到的样品,有半以上是这种水母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黄头生 - 副教授 - 华北电力大学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