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军鱼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即光倒刺鲃(Spinibarbus hollandi),地方俗名青棍、黄娟鱼、军鱼、砖鱼,坑坚、光眼鱼、粗鳞鱼等等。体稍呈圆筒形。吻较圆钝,须2对。鳞大,侧线鳞20~26。背鳍无硬刺,在背鳍起点处有一平卧向前的尖刺,埋于皮内。中下层鱼类。喜生活于水流较急、砾石底质、水色清澈的江河中。杂食性,食水生昆虫、高等植物碎屑等。在水流湍急的江段产卵。最大个体可长至12市斤。肉鲜嫩,可作为山谷水库的驯化放养对象。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水系。

形态特征光倒刺鲃体长为体高的3.4—4.4倍,为头长的3.2—3.8倍,为尾柄长的6.6—8.3倍,为尾柄高的8.2—10.0倍。头长为吻长的2.8—3.4倍,为眼径的4.3—5.7倍,为眼间距的2.1—3.0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2—1.6倍。

体延长,前部近圆筒形,后部侧扁。背腹缘均为浅弧形。吻圆钝,吻皮止于上唇基部,与上唇分离。口亚下位,上颌稍长于下颌。上下唇稍肥厚,包在颌外表,在口角处相连,唇后沟在颏部中断。鼻孔近眼前缘。眼侧上位,偏于头的前部;眶间平坦,眼间隔宽。须2对,较发达,吻须可达眼前缘,口角须略长于吻须,接近或达眼后缘。鳃盖膜于眼后缘的垂直线下方与峡部相连。鳞大。侧线完全,前段略下弯后较平直地伸入尾鳍基中央。背鳍及臀鳍基具鳞鞘,腹鳍基外侧具狭长的腋鳞。1

生物结构背鳍外缘平截,起点之前有一平卧的倒刺,末根不分枝鳍条为软条;其起点至吻端较至尾鳍基的距离较小或相等。胸鳍末端远不达腹鳍起点。腹鳍位于背鳍起点之后下方,其起点至臀鳍起点较胸鳍起点略近。臀鳍末端不达尾鳍基,起点至尾鳍基较腹鳍起点为近。尾鳍叉形。

鳃耙短小而尖,内缘有锯齿状突起,排列稀疏。下咽齿稍侧扁,末端尖而稍弯曲。鳔2室。腹膜微黑色。1

分布分布于元江、珠江、九龙江、闽江、钱塘江、长江、海南岛及台湾岛等诸水系。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江松敏 - 副教授 - 复旦大学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