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中国瘰螈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头部扁平,头长大于头宽;口裂达眼后角后端;舌小,近圆形;犁骨齿列呈“∧”形。躯干浑圆。尾部显著侧扁,尾长约等于头体长之半。四肢较长。皮肤粗糙,体两侧疣粒大而密;背脊棱低平;枕部有明显的“V”形隆起。体尾背部黑色,体侧及腹面色浅,背脊棱暗红色与尾背鳍前红色缘相连。成体全长约140mm。栖于山溪流水边,日伏夜出。以螺蛳等为食。7-8月间进入繁殖期。国内有二亚种(1)指名亚种P.c., chinensis(Gray)皮肤较粗糙,疣粒大而密,背脊棱较低。分布于湖南、安徽、浙江、福建及两广。(2)香港亚种P.c hongkongensis myers et leviton )皮肤较光滑,疣粒少背脊棱较突出。分布于广东(深圳)、香港1。

形态特征中国瘰螈全长126-150毫米。头部扁平、头顶略凹。头长 大于头宽,吻端钝圆,吻棱明显。鼻孔近吻端;上下颌具细齿;舌小近圆形,两侧缘游离。躯干浑圆。前肢较细长,指端圆钝,基部无践。尾部侧扁,尾梢钝圆,尾长略大干全长之半。皮肤粗糙,体背与体侧布满分散瘰粒。体背与尾侧为褐色;背脊棱暗红;体侧与腹面色浅;腹面有橘红或黄色块斑。23雄性总长度:126-141毫米,吻肛长:68.5-76.9毫米,头部长度:15-16.7毫米,头部宽度:12.9-15毫米,前肢长度:21.7-25毫米,后肢长度:21.8-26.1毫米。雌性总长度:133-151毫米,吻肛长:67.4-75.5毫米,头部长度:14.6-16.5毫米,头部宽度:13.4-16毫米,前肢长度:20.5-24.9毫米,后肢长度:22.3-24.9毫米。

地理分布分布于中国浙江(浙江西北的天目山、临安、淳安、宁波、镇海),5安徽、福建、湖南、广东、广西。2

生活习性中国瘰螈生活于海拔100米至1200米的沿海丘陵山脚旁。5中国瘰螈喜欢栖息于植被茂密、环境潮湿的平缓的山区急流的回水荡和溪流中,对水质要求较高,常隐蔽在水底的石块间或溪旁杂草丛中与腐枝烂叶下的潮湿土穴、石缝内,冬季居深水处。傍晚留散或集群于溪流边,以螺蛳等小型动物为食,耐饥力强。室内饲养投喂蚯蚓、蛙肉年均抢食。以水蚯蚓、叶甲虫、蜗牛、螺蛳等为食。678中国瘰螈是卵生动物。产卵期在7-8月,产卵量200枚左右。

水温11℃以上时,中国瘰螈平均每条食量为15.7g,食量随水温下降而减少,水温4℃以下时,停止进食.中国瘰螈在温度低于2℃时,只有冻僵麻痹态,无明显休眠态.中国瘰螈用鼻呼吸随水温升高而加快,19-20℃达到顶峰.中国瘰螈活动最频繁的时间是19∶00-02∶009。

相关种群瘰螈属已知5种(亚种),除1种分布于越南北部外,均分布于中国。

中国瘰螈Paramesotriton chinensis主要分布在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和广西;

香港瘰螈Paramesotriton hongkongensis(也作中国瘰螈香港亚种Paramesotriton chinensis hongkongensis)分布于香港;10

尾斑瘰螈Paramesotriton caudopunclatus分布于贵州东部和湖南西南部;

广西瘰螈Paramesotriton guangxiensis分布于广西宁明。10(右图册8)

保护级别濒危因素:由于水质污染、生态环境破坏、人为捕捉等原因,分布区域趋于缩减,数量下降。6

保护: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11已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7(5、两栖类卷: 大鲵 细痣疣螈 虎纹蛙)

种群动态2007年12月在温州乐清发现两条中国瘰螈。72008年1月浙江淳安县一村民周某在山区一小溪发现几尾中国瘰螈132008年8月,临安潜川镇阔滩村村民王观昭在阔滩村河附近捕捉一只。52008年10月永泰县仙桃峰峰顶天池发现中国瘰螈。142011年11月在宁波鄞州区的樟溪畔,李超见到中国瘰螈。122012年10月一网民在青田某山村小溪边捕捉7只中国瘰螈。8 2011年12月12日广德太极洞景区发现中国瘰螈。152013-年2月桃月源县茶庵铺镇下南溪村村民在夷望溪里捕捉一只中国瘰螈。16 2013年05月王煜环在宁波尚田镇樟树岙山塘捉到一只中国瘰螈。172014年10月徐某在永嘉某天池抓到一只中国瘰螈。2015年9月苏绍科在浙江省永嘉县五星潭森林公园景区路间上发现好几只瘰螈。

2015年开始,经过实地调查,浙江省仙居县朱溪镇朱溪港流域还生存着数量可观的中国瘰螈,现在还没有得到当地政府保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