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加蜥是一种脊索动物门爬行纲有鳞目的大型无毒蜥蜴,分布在巴西,巴拉圭、乌拉圭和阿根廷等地区,性情温顺。卵生,地栖型,栖于雨林中。泰加蜥又称为南美蜥,它是完全的肉食主义者,食谱包括幼鸟、哺乳动物,甚至还有同类。这种蜥蜴经常潜入当地居民的鸡舍中偷吃鸡蛋和小鸡,所以被称为“蜥蜴中的狐狸"。
基本信息学名: Tupinambis teguixin
科名:美洲蜥蜴科。
产地:南美洲北部及中部。
寿命:8~10年。
体长:80~160厘米。
饲养温度与湿度:温度,昼28~32℃,夜23-26℃。相对湿度70%左右。
食性:杂食性。幼体阶段以昆虫、蛋类等肉食为主,成年后会食一些水果等1。
习性:卵生,地栖型,栖于雨林中。
简介泰加蜥目前共有8个品种,分别为阿根廷黑白泰加、阿根廷红泰加、哥伦比亚泰加、蓝泰加、黄泰加、四纹泰加、隆多亚泰加以及尚未定名的 Tupinambis palustris。前3种在市场上比较容易购得,饲养也相对简单。泰加蜥总体来说性格比较温顺。值得一提的是,它们能与人很亲近,绝大多数都不怕人,可以说是比较适合家庭饲养的大型蜥蜴之一1。
泰加蜥又称为南美蜥,它是完全的肉食主义者,食谱包括幼鸟、哺乳动物,甚至还有同类。这种蜥蜴经常潜入当地居民的鸡舍中偷吃鸡蛋和小鸡,所以被称为“蜥蜴中的狐狸"。然而,巴西、阿根廷等地的黑白泰加蜥遭遇很悲惨,它们被视作一种最佳蛋白质来源,而且黑白相间花纹的外皮又成为贪婪的皮货商眼中的高价商品。由于黑白泰加蜥惨遭大量捕杀,已引起当地政府的重视而受到保护,被列入“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二级保护物种”2。
饲养前准备①饲养箱:秦加蜥为地栖性蜥蜴,不善于攀爬,饲养箱不需很高,但需要足够大的表面积。秦加蜥成长速度较快,一般2年左右就可达到130厘米左右,所以需要提前准备较大的空间来饲养。幼体饲养时,饲养箱理想尺寸的长、宽、高分别为80厘米、40厘米40厘米。当泰加生长达到60厘米时,饲养箱就可换为较大的120(或150)厘米×60厘米×60厘米箱了。如果家庭有条件,使用栅栏圈养是最佳选择。
②词养器材:UVA射灯、UVB灯、夜灯水盆、食盆等。
③饲养箱环境布置:泰加蜥要求湿度较高的饲养环境,所以垫材的选择很重要,般建议选用保湿效果好的椰土1。
挑选市场上出售的大多泰加蜥为较小的幼体,建议最好购买30~40厘米长的幼体,比较容易饲养。挑选健康个体很重要。
幼体挑选要求如下:
①四肢、尾巴饱满,无硬物,无肿胀爬行时四肢有力。
②舌头会探出辨别气味,眼睛有神。
③下嘴唇不突出,脖子无肿胀1。
饲养管理泰加蜥几个品种的习性有一点出入,所以在这里介绍两种有代表性的品种:阿根廷黑白泰加和哥伦比亚黑白泰加(又名金泰加)。
阿根廷黑白泰加习性比较温和,是泰加中个体最大的,也是市场上最常见的。阿根廷黑白泰加是典型的杂食性蜥蜴,幼体时的主要食物为昆虫、鸟卵、小型哺乳类、各种肉类以及鱼类。而当长至80厘米时,食性则开始转变,会食用一些水果和其他植物。人工饲养情况下通常可喂些葡萄、桃子、西瓜、芒果,小番茄等。
哥伦比亚泰加则终生都是以肉为食。泰加蜥饲养中最值得注意的是饲养温度,如湿度过低会导致蜥蜴蜕皮不顺,甚至会由于蜕皮不顺而断尾或断指(趾)。所以饲养箱内一定要注意湿度,放置足够蜥蜴泡水的水盆,垫材则用易保湿的椰土。如果饲养箱内整体湿度达不到要求,可以将其洞穴内湿度加高,但效果会稍差一些。
UVB灯的照射对泰加蜥来说也很重要,因为泰加蜥生长速度快,很容易造成缺钙的现象,所以要定期补钙,并且提供足够的太阳光或紫外线。
冬眠是泰加蜥的一个必经过程,人工饲养情况下,有冬眠的个体比无冬眠的个体寿命要长,且冬眠直接影响到泰加蜥的繁殖。雄性泰加蜥一般冬眠后体内オ会产生卵子,所以需要进行家庭繁殖的朋友,千万不要让泰加蜥错过冬眠。
冬眠的条件与步骤:太小的泰加蜥不适合冬眠,达到80厘米以上的个体冬眠最好,如果是幼体可选择加温过冬。冬眠所需温度为15~18℃,比较理想的稳定温度为16℃,相对湿度为60%6-70%,冬眠期间要避免光照,冬眠期一般为4~5个月。在入冬时可将温度逐渐降低,并且逐渐减少光照,最好用2~3周进行季节过渡,降温过渡期一般从最后一次喂食开始算起,2-3周时间让泰加蜥将胃排空,只提供盆水,经2-3周的过渡期后,温度降到16℃左右时,泰加蜥就开始进入冬眠状态了。冬眠期间饲养箱内需放置水盆,并偶尔水提高饲养箱湿度。至第二年春天,可将温度逐渐升高,刚苏醒的泰加斯很少进食,大概经3-4周时间,状态即可恢复1。
驯养泰加蜥容易驯养,并且与主人能有很好的互动。主人应当养成定点定时的喂食习惯,并且经常抚摸泰加蜥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张岩 - 副研究员 - 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