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特征
上黑下白,翼黑而具白斑,尾下呈红色;雄鸟后头亦有红斑1。
形态上体主要为黑色,额、颊及耳羽白,上颈有一赤红色横斑,肩有一白块斑,内侧飞羽有大点斑,外侧飞羽亦有白色花纹。尾黑,最外侧两对羽呈黑白横斑相间状。下体淡棕褐色,颈、胸侧有叉状黑纹上伸至嘴基及耳羽。下腹及尾下覆羽深红色。雌鸟无红色枕斑。稚鸟似成鸟,但两性的头顶均全为红色。
虹膜褐色;上嘴角褐色,下嘴基部铅灰沾黄,先端淡角黑色;跗跖和趾淡绿褐色,爪暗褐色2。
地理分布我国除西藏和台湾外,各省、自治区均有分布。在国外,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和北非1。
生态常见于山地和平原的园圃、村寨、树丛及森林间,为国内啄木鸟类中最常见的一种。足具四趾,其中二趾向前,二趾向后,各趾均有锐爪,适于攀登树木。尾羽的羽干刚硬如棘,能以其尖端撑住树干上,助脚支持体重并攀木。嘴强直如凿。舌细长,能伸缩自如,先端列生短钩,并被以有黏性的涎沫。攀树从树干或粗大树枝的下方,由一系列的急跃动作,而渐爬登至上方,有时也斜向着树干的一边或绕着树干向上攀,或竟急跳着而向下稍退,但却不能以它的头朝下方倒退,像枷笆上下爬行那样自若一般。在树干上,一面攀登,一面以嘴叩树,笃笃作声,而且一连叩好几下,叩得非常快,好像戏台上击打战鼓一般。察出树干内有虫时,就啄破树皮,以细长而有钩的舌探人,而钩出害虫为食。飞行略呈波状,随落随升,两翼一合一鼓,很有节奏。平时飞行缓慢,但遇惊则甚疾速。叫声尖锐,很似“kwoh,kwoh - - -”,或“chee - ee - chee - ee - - -”。
大斑啄木鸟所吃的东西,在11—12月间主要含有甲虫、毛虫和蜘蛛;也含有大量的种子和其他植物性物质。在山东,它们啄食天牛、吉丁虫、小蠹虫、透翅蛾等类树干害虫。还啄食柳瘿虫、双尾天社蛾、黄刺蛾、避债蛾等食叶害虫。在南京近郊检验6只鸟胃,发现啄食森林害虫(包括天牛、金针虫等)竞达99.2%。在昌黎不同季节中剖验22个鸟胃,昆虫占50.17%,以取食鞘翅目昆虫次数最多,主要种类为象甲、伪步行甲、天牛幼虫、金龟甲,其次是鳞翅目昆虫,主要有避债蛾、螟蛾等,此外还有花蝽象、臭蝽象、蝗卵、蚂蚁等。这些均是有害昆虫。此外,还啄食一部分植物性食物,主要是花生(4次),占19.95%,次为杂草种子(6次),占16.10%。值得注意的是,大斑啄木鸟所吃的植物性食物,主要均在冬季。此时,它常随着树木种子数量的多少,作短距离游荡,因而把它叫做漂鸟。
大斑啄木鸟的繁殖期在5—7月。巢营于树洞里,一般是啄凿业已腐败的树干为巢洞。据泰安林科所的材料,它们的巢区为500亩林区。每年繁殖时,自凿巢洞,绝不利用旧洞。在山东,7—8月开始选树凿洞,秋末冬初凿洞最盛。在河北昌黎,1954年4月间在山地杏树上发现一巢洞,洞孔直径5cin,距地面约4m。巢底铺以少量木屑,内产4卵,纯白色,大小平均为18.5X26.8mm。在山东,5月中、下旬为产卵期,每窝产卵4—5枚。孵卵由雌雄亲鸟共同承担。孵卵历时约12天,在山东为10天。育雏期为23天,在山东为30天。在育雏期中亲鸟携虫飞来巢洞喂雏的次数,前6天均在70次以下,中间9天则在60—80次之间,最后7天均在80次以上,当雏鸟将离巢时高达114次之多。在山东,雏鸟食料中天牛幼虫占56.6%3。
经济意义大斑啄木鸟啄食钻在树干里面的害虫,如天牛、吉丁虫、小蠢虫、透翅蛾等,它们直接毁坏树体,造成树木枯死或风折,降低树干用材价值,故对林业益处甚大,特别是这些害虫钻在树干里,手捕不易,喷射药剂亦难于消灭,所以啄木鸟所起的有益作用尤为重要4。
人工招引过去用人工巢箱招引啄木鸟不易成功。泰安林科所根据啄木鸟自己凿洞营巢的本能,在树上绑一心腐败的木段,为啄木鸟凿洞创造条件,收到良好的招引效果。他们作了三年,有下列体会。
招引木的规格和挂法:招引木以失去用材价值的心腐木最好。若将健康木段劈开挖空(挖空长度25cm,内径10cm,不凿洞口),再原缝捆紧也可代用。挂木高度不严格,一般4 m左右,以挂在树干的北向最好,东西向次之。用铁丝捆在树干或主枝上。
招引木在林内的设置:大斑啄木鸟在营巢季节,一对鸟要凿3个以上的树洞。因此,可在500亩林内设置招引木一组,每组3—5段。招引木间的距离150m左右。
挂招引木的季节:最好每年7、8月份开始挂招引木,初冬亦可。
招引木的检查和维修:可在每年挂招引木时一起进行。如铁丝勒进树干者,要能上下移动位置,以免影响树干生长。丢失的要补挂。发现啄木鸟或其他鸟繁殖用过的巢洞,要进行清扫、消毒,然后再将洞口堵塞,可继续利用。有的招引木顶部露天或有裂缝,要进行修补。
大斑啄木鸟也有不足之处,它在啄虫时,把树干打穿许多洞孔,使病菌、害虫等易于在此滋生;同时,它还残食一些作物及林木果实和种子等,尤其在冬季,因此也有相当害处。在某些地区,啄木鸟数量特别多时,它们还啄坏电线杆,带来一些损失。不过益害相较,在一般情况下,啄木鸟还是益多害少,是益鸟,应加以保护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