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俞藤属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形态特征

木质藤本,树皮有皮孔,髓白色。卷须2叉分枝。叶互生,掌状5小叶。复二歧聚伞花序与叶对生,最后一级分枝顶端近乎集生成伞形,花两性;萼杯形,边缘全缘;花瓣通常5,花蕾时粘合,以后展开脱落;雄蕊通常5枚,花盘发育不明显;雌蕊1,花柱明显,柱头扩大不明显;子房2室,每室胚珠2颗,胚乳横切面呈M形。浆果圆球形,多肉质,味甜酸。种子呈梨形,背腹侧扁,顶端微凹,基部有短喙;腹面洼穴从基部向上达种子2/3处,背面种脐在种子中部。染色体基数 x=20。1

分布本属有3种和1个变种,产中国亚热带地区、印度阿萨姆卡西山区和尼泊尔中部。1

检索表1叶片较厚,纸质或亚革质,顶端急尖或圆钝,边缘锯齿较圆钝,稀不明显;叶干时两面网脉明显突出。植株光滑无毛。果实直径1.5-2.5厘米。种子背部种脐和腹面洼穴周围干时有显著肋纹。大果俞藤

1叶片较薄,草质,顶端渐尖或短尾尖,边缘锯齿细锐;网脉明显,但不突出。果实直径1-1.3厘米。种子背部种脐和腹面洼穴周围无肋纹。(2)

2植株无毛或在变种中叶柄和叶下面中脉上被短柔毛;早春芽红色或淡红色;叶背面中脉和侧脉淡红色。俞藤

2小枝、叶柄和叶片下面中脉、侧脉和网脉上均被短柔毛; 早春芽绿色; 叶背面中脉和侧脉均为绿色。绿芽俞藤1

植物学史过去本属植物曾分别被 Planchon(1887)和 Rehder(1927, 1940)放在乌蔹莓属 Cayratia Juss. 和地锦属 Parthenocissus Planch. 植物中;近代植物学家在各种志书和文献中大多放在地锦属中(胡先骕1955,王文采1979)。作者曾经野外观察和室内栽培比较研究,包括了亚洲和北美洲植物的种类,发现俞藤属与地锦属有下列不同:

① 在生活习性方面,俞藤属植物生长在林中,用显著伸展的卷须缠绕树枝向上攀援,而地锦属植物以形成吸盘的方式用有限伸长的卷须吸附在岩石或树干上向上生长;

② 俞藤属植物枝条上皮孔较多,每平方厘米有27-60个皮孔以上,而地锦属植物枝条上皮孔较少,每平方厘米仅有5-17个皮孔;

③ 俞藤属植物不具短枝,春季新梢正常发育成长枝,而地锦属植物有长短枝之分,长枝上发育有短枝,次年首先在短枝上萌发新叶;

④ 俞藤属植物卷须为2叉分枝,顶端遇着附着物决不膨大呈吸盘,而地锦属植物卷须为(3)4-10总状分枝,遇附着物膨大呈吸盘,北美的个别种吸盘有时退化;

⑤ 俞藤属植物花序为典型的复二歧聚伞花序,与叶对生,而地锦属为主轴明显或不明显的多歧聚伞花序,假顶生;

⑥ 俞藤属植物果时果梗不增粗,无瘤状皮孔形成,而地锦属植物果时果梗增粗,且多少有突出瘤状皮孔形成;

⑦ 俞藤属植物种子腹面两侧洼穴自基部向上达种子上部1/3处,而地锦属植物种子腹面两侧洼穴自基部向上直到种子顶端。

作者研究了本科其他属植物,通常属间的差别出现在营养器官或繁殖器官如花或种子上,抑或两者结合,而上述两属植物花的结构相似,表明它们之间的亲缘,但在生活习性、皮孔发育、卷须、花序和种子等一系列特点均存在有显著不同,表明它们分化已达到相当的程度。虽然分类等级划分上有一定的伸缩性或相对性,但上述7个方面的区别,已超过了葡萄科其他某些属间的差异,作者据此认为应给予属的等级。1

代表植物大果俞藤 Yua austro-orientalis (Metcalf) C. L. Li

木质藤本。小枝圆柱形,褐色或灰褐色,多皮孔,无毛;卷须2叉分枝,与叶对生。叶为掌状5小叶,叶片较厚,亚革质,倒卵披针形或倒卵椭圆形,长5-9厘米,宽2-4厘米,顶端急尖、短渐尖或钝,基部楔形,边缘上部每侧有2-5个锯齿,稀齿不明显,上面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无毛,常有白粉,两面干时网脉突起,侧脉6-9对;叶柄长3-6厘米,小叶柄长0.2-1.2厘米,侧小叶柄常较短,中间小叶柄较长,无毛。花序为复二歧聚伞花序,被白粉,无毛,与叶对生,花序梗长1.5-2厘米,花梗长3-6毫米;花蕾长椭圆形,高2-3.5厘米;萼杯状,边缘全缘;花瓣5,高约3毫米,花蕾时粘合,以后展开脱落;雄蕊5,长3-3.8毫米,花药黄色,长椭圆形,长约2毫米;雌蕊长2-2.5毫米,花柱渐狭,柱头不明显扩大。果实圆球形,直径1.5-2.5厘米,紫红色,味酸甜。种子梨形,背腹侧扁,长6-8毫米,宽约5毫米,顶端微凹,基部有短喙,背面种脐在种子中部,腹面两侧洼穴达种子上部2/3处,种脐和洼穴周围有6-9条横肋,干时十分明显,胚乳在横切面呈M形。花期5-7月,果期10-12月。

产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生山坡沟谷林中或林缘灌木丛,攀援树上或铺散在岩边抑或山坡野地,海拔100-900米。模式标本采自广东。3

绿芽俞藤 Yua chinensis C. L. Li

木质藤本,茎略侧扁。小枝圆柱形,有纵棱纹,被疏柔毛。卷须2叉分枝,隔2节间断与叶对生。叶为掌状5小叶,草质,小叶卵椭圆形或倒卵椭圆形,长4-8.5厘米,宽2-3.5厘米,顶端渐尖或短尾状,基部楔形,边缘每侧有4-9个尖锐锯齿,上面绿色,无毛,下面浅绿色,被锈色短柔毛,侧脉5-7对,网脉明显,但不突出;叶柄长2.5-5厘米,被锈色疏柔毛;托叶早落。复二歧聚伞花序,与叶对生;花序梗长1.8-2.5厘米,被锈色短柔毛;花梗长2-3.5厘米,无毛;花蕾椭圆形或倒卵椭圆形,高3-5毫米,顶端圆钝;萼碟形,边缘全缘,无毛;花瓣5,倒卵长圆形,高1.8-3.2毫米;雄蕊5,花丝丝状,长1.4-2.7毫米,花药黄色,长椭圆形,长0.8-1.8毫米,子房卵圆形,花柱短,柱头不扩大。果实球形,直径1-1.2厘米,有种子3-4颗,种子卵圆形,顶端近圆形,种脐在种子背面中部呈圆形,基部有短喙,表面光滑,腹面中棱脊微突出,两侧洼穴呈圆形,从基部向上达种子2/3处。花期5-7月,果期7-9月。

产广西、四川、云南.生山坡或林中,海拔600-2700米。模式标本采自四川青城山。4

俞藤 Yua thomsonii (Laws.) C. L. Li

1a.俞藤(原变种)

Y. thomsoni (Laws.) C. L. Li var. thomsoni

木质藤本。小枝圆柱形,褐色,嫩枝略有棱纹,无毛;卷须2叉分枝,相隔2节间断与叶对生。叶为掌状5小叶,草质,小叶披针形或卵披针形,长2.5-7厘米,宽1.5-3厘米,顶端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楔形,边缘上半部每侧有4-7个细锐锯齿,上面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常被白色粉霜,无毛或脉上被稀疏短柔毛,网脉不明显突出,侧脉4-6对;小叶柄长2-10厘米,有时侧生小叶近无柄,无毛;叶柄长2.5-6厘米,无毛。花序为复二歧聚伞花序,与叶对生,无毛;萼碟形,边缘全缘,无毛;花瓣5,稀4,高3-3.5毫米,无毛,花蕾时粘合,以后展开脱落,雄蕊5,稀4,长约2.5毫米,花药长椭圆形,长约1.5毫米;雌蕊长约3毫米,花柱细,柱头不明显扩大。果实近球形,直径1-1.3厘米,紫黑色,味淡甜。种子梨形,长5-6毫米,宽约4毫米,顶端微凹,背面种脐达种子中部,腹面两侧洼穴从基部达种子2/3处,周围无明显横肋纹,胚乳横切面呈M形。花期5-6月,果期7-9月。

产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广西、贵州东南部、湖南、福建西南部和四川东南部。生山坡林中,攀援树上,海拔250-1300米。印度阿萨姆卡西山区和尼泊尔中部也有分布。

1b.华西俞藤(云南植物研究)(变种)

本变种与原变种区别在于,叶下面至少在叶脉上有短柔毛。花期4-6月,果期8-10月。

产河南(卢氏)、湖北、贵州、四川和云南。生山坡、沟谷、灌丛或树林中,攀援树上,海拔1700-2000米。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南川。5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