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阙俞,经外奇穴名。出自《千金翼方》。别名心舒2、回春、四椎下。在背上部,第4、5胸椎棘突之间凹陷中,共1穴。布有第4肋间神经后支内侧支。主治心痛,失眠以及心脏诸病,咳嗽,哮喘,胸膈中气以及支气管炎等,还可用于肋间神经痛等。斜刺0.5-1寸;可灸。
名称释义巨,大的意思;阙,门楼;俞,此指背部转输脏气的穴位。该穴靠近心脏,且和胸部之经穴巨阙相对应,故名。
功能作用宁心安神,止咳平喘。
定位在背上部,第4、5胸椎棘突之间凹陷中,共1穴。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4肋间动脉后支,棘突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4肋间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心痛,失眠以及心脏诸病,咳嗽,哮喘,胸膈中气以及支气管炎等,还可用于肋间神经痛等。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针感为局部酸麻胀沉重,可放射至前胸、上腹部,留针30分钟;灸3-7壮,或温灸5-15分钟。
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心痛,失眠以及心脏诸病,咳嗽,哮喘,胸膈中气以及支气管炎等,还可用于肋间神经痛等。
配伍配心俞、脾俞、百会、阴陵泉、内关等,可补益心肺,主治心脾两虚、神不守舍的健忘怔忡;配神门、心俞、三阴交、肾俞、太溪等,可交通心肾,主治心肾不交的失眠;配心俞、厥阴俞、内关、丘墟等,可宁心安神,主治心志不宁、心血亏虚的心悸惊恐;配中府、肺俞、尺泽、列缺等,可宣肺止咳,主治外邪犯肺的咳嗽气逆;配肺俞、风门、孔最、内关等,可宣通肺气、止咳平喘,主治风寒闭肺的冷哮;配外关、阳陵泉、肝俞、日月等,可疏肝解郁、通络止痛,主治肝气郁滞、肝络不通的胸胁疼痛等。
功效本穴位居背部,具有宽胸理气、通阳化浊、活血止痛、止咳平喘之功,主治心痛、胸胁痛、咳嗽、气喘等。本穴位于厥阴俞之间,具有安神清心之功,用以治疗失眠等症。本穴还有舒筋活络之功,可作治疗肩背痛的配穴。
附注本穴在督脉身柱穴与神道穴之间。
本穴属于经外奇穴“中风不语”二穴之一,另一穴点位于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该穴功能时主治中风不语。供参考。
相关论述《千金翼方》:“第四椎名巨阙俞,主胸膈中气,灸随年壮。”
《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巨阙俞,奇穴。第四椎下陷中。灸三至七壮(一说灸随年壮)。主治支气管炎、支气管喘息;亦治神经衰弱、心脏诸病、肋间神经痛。”
1234567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申荣旻 - 博士 - 北京仁医堂(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所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