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人员在进行作业时,一切外界条件所具有的潜在危险性,称为不安全条件。例如,不适宜的环境条件(高温,潮湿、有害气体、、粉尘及明显的噪声),或是设备、装置,机械有缺陷,或是操作用具,辅助工具,防护设备有缺陷等。这些大都有引起事故的可能。
类型不安全条件是指能够对员工健康造成危害的工作环境,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不到位的设备防护。②设备本身存在缺陷。③设备操作程序不当。④不安全的储存、挤压和超负荷。⑤通风、照明不当。1
防范事项虽然事故在任何地方都有发生的可能性,但在工作过程中会存在一些“高危险”区,应当引起管理者重视。对工作事故的基本补救措施是消除或最低限度减少不安全环境因素。
对于不具备安全条件的企业,要么整顿,要么强制关闭,一定要防止因为不安全条件而导致危险事件发生。1
经典案例鉴于煤矿业不间断地发生灾难事故。2005年8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坚决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遏制煤矿事故频发多发的势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的紧急通知》要求,立即停产整顿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凡属逾期没有提出办理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中请、煤矿安全监管监察机构已责令停产整顿的矿井,已提交申请、但经审查认定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责令限期整顿的矿井,证照不全矿井,超能力生产矿井,没有按规定建立瓦斯监测和瓦斯抽放系统的矿井,没有采取防突措施的矿井,没有经过安全生产“三同时”竣工验收而投产的基建和改扩建矿井等,必须立即停止煤炭生产,认真进行整改。1
不安全行动《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中规定的不安全行为如下: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拆除了安全装置;安全装置堵塞,失掉了作用;调整的错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其他。
(3)使用不安全设备:临时使用不牢固的设施;使用无安全装置的设备。
(4)手代替工具操作:用手代替手动工具;用手清除切屑;不用夹具固定;用手拿工件进行机加工。
(5)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
(6)冒险进人危险场所:冒险进人涵洞,接近漏料处(无安全设施);采伐、集材、运材、装车时,未离危险区;未经安全监察人员允许进入油罐或井中;未“敲帮问顶”开始作业;冒进信号,调车场超速上下车,易燃易爆场合明火,私自搭乘矿车,在绞车道行走,未及时嘹望。
(7)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车吊钩)。
(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
(10)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11)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未戴护目镜或面罩;未戴防护手套;未穿安全鞋;未戴安全帽;未佩戴呼吸护具;未佩戴安全带;未戴工作帽;其他。
(12)不安全装束:在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旁作业时穿过肥大服装;操纵带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时戴手套。
(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王沛 - 副教授、副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