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北大学术猫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北大学术校猫指的是经常出现在北大课堂上一只上了年纪的猫,它跟学生们一起听课,在网络上受到很大关注,因而被网友称为北大学术校猫,又称"旁听猫","哲学猫"。

基本资料2009年9月25日,在北大未名站出现了一个题为《记北大一只值得尊敬的猫》的帖子。在帖子中,一只上了年纪的猫出现在北大课堂上,跟学生们一起“听课”。它时而窜到讲台上成老师状,时而趴在课桌上成认真“听课”的学生,这一切都被一位自称是北大学生,署名为“北大老混混”的网友拍下。

网友“北大老混混”把拍下的图片上传至人人网(以前的校内网)相册里,即引起众多网友的极大兴趣,有不少网友留言表示要收养这只“学术校猫”。据在北大未名站社区里网友的回复,这只断尾的流浪“学术校猫”早在2004年就“入读”北大,经常待在教室,喜欢和人长时间对视,最爱听哲学类和艺术类的课,当老师讲到梭罗的超验主义自然观时,它还微微摇了摇头。

这只断尾的老猫,任尔抚摸逗趣,他都淡然处之,对北大学子非常宽容,俨然一位宽厚长者。北大电教,理教和一教都是其活动范围,经常上着课就踢门进来了。此猫会和人长时间的对视,沧桑古义镌入人的眼帘,不知他怀着怎样的心事。

随后此猫走红网络,网友把图片转至各大网站,并把此猫称为北大“学术校猫”。

对于有网友质疑这只猫是PS而成,许多北大学生在跟帖里有相类似的回应:“这些照片都是北大学生自己拍的,绝对不是PS的。如果有这个技术,我们早就在教室里P出个东北虎了。”

学术猫于2013年1月中旬失踪,后被好心在校学生于实验室发现,发现时腿也瘸了一条,精神状态极度恍惚,后被学生送至纳吉亚宠物医院进行治疗,引发多名医生护士与之合影,现今状态良好。1

特点汇总北大学术校猫特点一:断尾。北大这只学术校猫好像是个流浪儿,不知何原因,这只学术校猫的尾巴是断的,这首先从内心博得北大学生的怜悯。

北大学术校猫特点二:最爱听哲学类和艺术类的课!爱听哲学类和艺术类的课显得这个猫的高雅,因此也就戴上了学术校猫的桂冠。

生活习性猫行动敏捷,善跳跃。吃鱼,鼠,兔等。猫之所以喜爱吃鱼和老鼠,是因为猫是夜行动物,为了在夜间能看清事物,需要大量的牛磺酸,而老鼠和鱼的体内就含牛磺酸,所以猫不仅仅是因为喜欢吃鱼和老鼠,也是因为自己的需要才吃。猫作为鼠类的天敌,可以有效减少鼠类对青苗等作物的损害,由猫的字形“苗”可见中国古代农业生活之。

猫能在高墙上若无其事地散步,轻盈跳跃,不禁折服于它的平衡感。这主要得益于猫的出类拔萃的反应神经和平衡感。它只需轻微地改变尾巴的位置和高度就可取得身体的平衡,再利用后脚强健的肌肉和结实的关节就可敏捷地跳跃,即使在高空中落下也可在空中改变身体姿势,轻盈准确地落地。善于爬高,但却不善于从顶点下落。即使从高处掉下或者跳下来的时候,猫靠尾巴调整平衡,使带软垫的四肢着地。注意不要拽断猫的尾巴,会影响它的平衡能力,也会容易使猫腹泻,减短猫的寿命。

中科大学术猫学术“大牛”在台上认真做着报告,中科大一只学术范十足的小猫在台下悠闲地坐着,它先是淡定地侧耳听了一会儿,便走到报告台前坐下,还不时走到报告台前抢“大牛”的风头。中科大学生发现后,笑封它为科大史上最牛“学术猫”。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王晓卫 - 副研究员 -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

评论
中国科普N
大学士级
阅读
2022-12-07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