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漆疮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漆疮又称漆咬,即漆性皮炎,因接触漆树、漆液、新漆未干的漆器,或仅嗅及漆气而引起的常见皮肤病。多发生在头面、手臂等暴露部位,皮肤肿胀明显、潮红瘙痒、刺痛,或有水疱、糜烂,有自愈倾向。严重者,伴有怕冷、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包括在西医的接触性皮炎中。治疗原则以清热解毒利湿为主。

病因分为两大类:①原发性刺激 该类物质无个体选择性,任何人接触后均可发生,且无潜伏期,是通过非免疫机制而直接损害皮肤。当去除刺激物后炎症反应能很快消失。如强酸强碱,任何人接触一定浓度、一定时间,于接触部位均会出现急性皮炎。另一种为长期接触的刺激弱的物质,如肥皂、洗衣粉、汽油、机油等,多为较长时间内反复接触所致。这和原发性刺激物的性质和物理状态、个体因素如皮肤多汗、皮脂多、年龄、性别、遗传背景等及环境因素有关。②变态反应 主要为Ⅳ型变态反应,是细胞介导的迟发型变态反应。当初次接触变应原后不立即发病,经过4~20天(平均7~8天)潜伏期,使机体先致敏,再次接触变应原后在12~48小时左右即发生皮炎。

临床表现漆疮发病前一小时或数日有接触过漆树、漆液等的历史,但初次发病多经过数天以上。初发部位以颜面、颈项、腕关节周围,尤以手指、指背为多,也可延及全身,但手掌发病者较少。在接触皮肤上突然发生潮红肿胀、灼热瘙痒,或伴发丘疹、水疱,搔破则糜烂流汁。发生在颜面部位的,肿胀明显,眼睑不能开启。一般无全身症状,严重者伴有形寒发热、头痛、纳呆、便秘、苔黄腻、舌质红、脉浮数或弦数等,甚至引起心神恍惚、夜不安寐。患者若再次与漆接触,病情较初次严重,病程也较长。如果反复发作,皮肤粗糙、肥厚,呈慢性湿疹样皮损。

检查1.血液学和血清学检查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T淋巴细胞(尤其是Ts)减少。血清IgE含量明显增高。

2.皮肤试验

对某些变应原(如真菌、花粉、毛屑)的速发型过敏反应常呈阳性。用结核菌素、念珠菌素等作皮内试验(迟发型过敏反应),常为阴性或弱阳性。

3.皮肤白色划痕试验

用钝器划皮肤,皮肤出现白色划痕(正常人呈红色)。

诊断根据患者有接触史,皮损发生在接触部位和典型的皮疹表现以及斑贴试验阳性,即可作出诊断。

鉴别诊断1.急性湿疹

病因通常不明确,和过敏因素有关,可有皮肤瘙痒、破溃以及淡黄色样液体渗出。

2.丹毒

皮损颜色鲜红,境界边缘清楚,无接触史,局部触痛明显,伴有畏寒发热、头痛、恶心等全身症状,末梢血检查见白细胞计数常增高。

治疗1.局部治疗

(1)立即脱离并去除接触物 接触强刺激物后,局部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0~30分钟。

(2)中和剂应用 在清水冲洗充分基础上,对碱性物质损伤用醋酸、柠檬汁等弱酸性溶液中和;对酸性物质损伤,用肥皂液、苏打水等弱碱性溶液中和。注意用中和剂不宜过早,中和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酸碱中和反应过程中产热,加重皮肤损伤。

(3)根据皮损特点选用适当外用药 注意对大疱性损害应先抽吸疱液后再冷湿敷。对干燥、皲裂性损害可酌加维生素E乳膏、10%尿素软膏、10%鱼肝油软膏等外用。

2.系统治疗

(1)有瘙痒者 可选择一种抗组胺药口服,如氯苯那敏(扑尔敏)、去氯羟嗪、酮替芬或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等。

(2)疼痛明显者 可酌情给予镇痛、镇静药物口服。

(3)皮损广泛而严重者 可酌情短期口服或注射糖皮质激素激素。

(4)解毒及加速毒物排泄 硫代硫酸钠0.64g用10ml注射用水溶解后,每日1次静脉注射,或5%~10%葡萄糖液500ml加维生素C,每日1次静脉滴注。

(5)如有继发感染应选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3.中医治疗

内治宜清热解毒药物为主。外用三黄洗剂搽,,流汁结痂者,用青黛膏外搽。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