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减重膳食(lose weight diet,LWT),又称肥胖症膳食,属于治疗膳食的一种,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把控能量摄入与消耗间的平衡关系来达到减重的目的。
2.治疗膳食(therapeutic diet),也称调整成分膳食(modified diet),是根据患者不同生理病理情况,调整膳食的成分和质地,从而起到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作用的膳食。
3.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结合身高和体重用于判断人体超重/肥胖与否和程度的指数,计算公式为体重/身高2(kg/m)。目前我国成人BMI的切点为:18.5≤BMI30%为中度肥胖,>50%为重度肥胖。
背景 近二十年来,我国超重/肥胖的患病率逐年增长,呈流行态势。中国健康营养调查(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CHNS)的数据显示,从1993年至2009年的17年间,成年人超重/肥胖的患病率从13.4%增加至26.4%,总体呈线性增长;成年人腹型肥胖的患病率从18.6%增长至37.4%,平均年增长1.1%,显著高于超重/肥胖的增长速度。肥胖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其他代谢性疾病和肿瘤的潜在危险因素。减重治疗包括生活方式(膳食和体育运动)调整、内科药物及外科手术治疗等多种手段。科学合理的营养治疗联合运动干预仍是目前最有效、最安全的基础治疗。然而,以营养和生活方式干预为核心的肥胖/超重管理必须与特定的地域性饮食习惯及社会文化相适应。
常见分类 1.限能量平衡膳食(calorie-restricted diet,CRD)
一类在限制能量摄入的同时保证基本营养需求的膳食模式,其宏量营养素的供能比例应符合平衡膳食的要求。
2.低能量膳食(low calorie diet,LCD)
一类在满足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水这五大营养素的基础上,适量减少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取,将正常自由进食的能量减去30%~50%的膳食模式。通常需要在医生监督下进行。
3.极低能量膳食(very-low calorie diet,VLCD)
通常指每日只摄入400~800kcal(1kcal=4.2kJ)能量,主要来自于蛋白质,而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受到严格限制。机体处于饥饿状态,因其能引起瘦体重减少、痛风发生风险增加以及电解质平衡紊乱等不良反应并不作推荐。该方法必须在医生/临床营养师的严格指导下进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4.高蛋白质膳食(high protein diet,HPD)
高蛋白质膳食是一类每日蛋白质摄入量超过每日总能量的20%或1.5g?kg-1?d-1,但一般不超过每日总能量的30%(或2.0g?kg-1?d-1)的膳食模式,该模式又被称作阿特金斯减肥法。
5.轻断食模式(intermittentfasting)
也称间歇式断食,一类采用5+2模式,即1周中5天相对正常进食,其他2天(非连续)则摄取平常的1/4能量(约女性500kcal/d,男性600kcal/d)的膳食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专家共识(2016年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16年9月第8卷第9期525-540.
[2]医学营养学/黄承钰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3]临床营养学/焦光宇等主编.—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