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假说是神经分裂症的生化病理假说的重要假说之一。对于精神分裂产生的原因,多巴胺假说认为,精神分裂症是由于脑的代谢过程出现了障碍,导致脑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失衡——主要是神经递质的聚积过剩或消耗过多。1
多巴胺假说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内多巴胺量的失衡及多巴胺受体活性的失调是引起精神分裂症的原因之一。该假说的主要依据来自抗精神病药物在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过程中发现的应用过程发现的一些现象。抗精神病药物如酚噻嗪类和丁酰笨类,其药理作用与多巴胺受体功能阻滞有关。而高效价的抗精神病药物均是强有力的多巴胺受体阻滞剂。长期服用大量苯丙胺的患者,出现与妄想型精神分裂症十分相似的症状。苯丙胺的药理作用主要是增加多巴胺释放,从而增强了多巴胺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导致功能亢进。因此推测,多巴胺功能亢进至少与妄想型精神分裂症相关。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王玮 - 副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