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压马道(loading berm)也称反压护道。路堤两侧填筑一定宽度和高度,用以平衡基底软土向两侧挤出和隆起的土堤。
简介反压马道(loading berm)也称反压护道1。路堤两侧填筑一定宽度和高度,用以平衡基底软土向两侧挤出和隆起的土堤。护道本身高度不应超过天然地基上路堤的填筑临界高度。当软土层较薄且其下部岩层面有明显横坡时,可在路堤两侧采用不等宽的护道。在横坡下方(软土层较厚的一方)的护道应宽于横坡上方的护道。护道应与路堤同时分层向上填筑。施工简便,既不需特殊的施工机械和昂贵的材料,也不需控制施工速度,但占地多。适用于非耕作区和土源丰富的地段。与排水砂井、排水砂垫层或换填土壤等方法并用时,构成综合加固措施,可增大加固效果。护道有单级和多级形式。
软土地基路堤反压马道软土地基路堤反压马道施工时应遵守的规定如下1:
(1)填料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
(2)反压马道施工宜与路堤同时填筑;分开填筑时,必须在路堤达临界高度前将反压马道筑好。
(3)反压马道压实度应达到《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重型击实试验法测定的最大干密度的90%,或满足设计提出的要求。
在软土地基上建筑高填土的路基,由于原地基承载能力差,为了防止土基失稳,采用在高填土两侧一定宽度的土基上培土,做成起反压作用的护道,以增加边荷载的措施,保持原地基的稳定性。为了保证护道本身的稳定,护道高度采用路堤高的1/3~1/2较为合理。当填土高度过高时,可采用多级护道。反压马道施工时,应与路堤一起按全宽同时填筑,切忌先填路堤后填护道,以免施工时发生坍滑。
用途在路堤两侧填筑一定宽度和高度的护道,以改善路堤荷载方式来增加抗滑力的方法,使路堤下的软基向两侧隆起的趋势得到平衡,从而保证路堤的稳定性1。
反压马道是解决软土地基稳定常用的措施之一。在路堤的两侧设置反压马道以后,可以改善地基内受剪的应力状态,使基土可能出现的塑性挤出和两侧地面隆起之势得以平衡,从而保持地基稳定。
适用条件路堤高度不大于1.5-2倍的极限高度,非耕作区和取土不太困难的地区。
多用在施工过程中已经明显出现不稳定的填方或发生了滑塌破坏填方时,作为应急措施和修复措施。
具体施工方法:
(1)施工时要求,软土地基处理按一次全宽施工,然后铺砂垫层路堤与反压马道视为一体,整体分层摊铺压实,以提高两者的整体性,堤的作用(Ⅱ区段)最后填筑路堤填料(Ⅲ区段)。
(2)反压马道压实度应达到“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定的最大干密度的90%,或满足设计提出的要求。
特点采用反压马道加固地基,不需特殊的机具设备和材料,施工简易方便,但占地多,土用量大,后期沉降大,以后的养护工作量也大。
反压马道是在路堤两侧填筑一定宽度和一定高度的护道。它运用力学平衡以保持路基的稳定。
反压马道一般采用单级形式,由于反压马道本身的高度不能超过极限高度,所以反压马道适用于路堤高度不大于极限高度的1%倍的情况。
反压马道填料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和路堤使用同一填筑材料。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石季英 - 副教授 - 天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