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河法是指古代开挖人工河道、疏浚河槽的办法。中国从大禹治水就有疏导河流的传说,春秋战国时期已开凿了大规模运河和灌溉渠道。以后,开河、疏浚工程日益增多,施工程序和技术要求逐新形成规范和制度。宋元时期的河工专著《河防通议》中就专列《开河》一节,指出在黄河上开引河的步骤和要求。
简介开河法是指古代开挖人工河道、疏浚河槽的办法1。
发展历史中国从大禹治水就有疏导河流的传说,春秋战国时期已开凿了大规模运河和灌溉渠道。以后,开河、疏浚工程日益增多,施工程序和技术要求逐新形成规范和制度。宋元时期的河工专著《河防通议》中就专列《开河》一节,指出在黄河上开引河的步骤和要求1。
步骤1.先在上游勘察地形,审度水性,测量河床坡降;
2.冬天备料,春天施工,水涨前工毕;
3.施工时,新开河段上口应留隔墙挡水,完工后拆除,引水入新河;
4.如果主流走新河,则需加强河口工程,如在对岸建挑水坝等1。
方法平地开河或疏浚河道的办法,在明代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及该书引用耿秸的著作中有较全面的介绍。其中包括“量算河工及测验地势法”6条,“开河法”9条,从地形,断面、测量、土方计算,施工管理到质量验收等都有具体介绍1。
程序和规定疏浚河道时,施工的一般程序和规定是:
1.利用测平及三角计算,测定现有河床断面;
2.根据设计断面和现有断面的比较,确定开挖方量;
3.测量现有河底深浅,比照开挖断面,确定开挖深度;
4.控制纵向底坡,不宜太陡也不能太缓;
5.控制边坡坡度,河床底、腰、面的宽度和河深应相称,使河岸不易坍塌。
6.施工放线时除每隔一定距离打一界桩外,还于河心打“样桩”,划定应接尺寸;
7.再在同一横断面两岸不开挖处打“信桩”,将两个信桩的高度联系起来,用作验收依据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黎明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