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古杯动物沉积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古杯动物是已经灭绝的海洋动物,可靠的古杯化石产于早寒武世早期地层,早寒武世中、晚期最为繁盛,中寒武世迅速衰退,晚寒武世就所见无几了。前人报道的志留纪古杯化石在生物分类归属上存在争论。

古杯动物多数为锥状或高脚杯状单体,利用锥顶或杯顶固着海底;少数是链状、树枝状、圆柱状群体。古杯动物的杯体是由内外两层互不接触的倒圆锥形钙质骨骼即内外壁套合而成,内外壁之间常有板状的骨骼,它们和内外壁上都有孔。

简介古杯动物是已经灭绝的海洋动物,可靠的古杯化石产于早寒武世早期地层,早寒武世中、晚期最为繁盛,中寒武世迅速衰退,晚寒武世就所见无几了。前人报道的志留纪古杯化石在生物分类归属上存在争论。1

种类古杯动物多数为锥状或高脚杯状单体,利用锥顶或杯顶固着海底;少数是链状、树枝状、圆柱状群体。古杯动物的杯体是由内外两层互不接触的倒圆锥形钙质骨骼即内外壁套合而成,内外壁之间常有板状的骨骼,它们和内外壁上都有孔。古杯类的生活方式大多数为底栖固着生活,有少数是可以移动的。古杯动物幼年期营漂浮生活,所以其地理分布极为广泛。一般地说,古杯类的构造代表生活在比较静水环境的生态类型。群体古杯类比单体古杯类对波浪及水流的适应力更强,并常形成礁体。在古杯类礁体中发现它们常与菌藻类、海绵骨针、小型腕足类、浮游的软舌螺以及底栖的三叶虫等化石共生,形成生物礁,表明古杯类通常生活于正常盐分的温暖浅海。根据与之伴生的蓝菌等推测,古杯动物在20~30 m或至50 m深的海底最为繁盛,在50~100 m之间的古杯动物多为单体。白云岩和碎屑岩为主的地层中往往难以发现古杯动物化石,说明高盐度和混浊海水不利于古杯动物生长。1

分布中国早寒武世的古杯动物化石相当丰富(袁克兴和章森桂,1980,秦洪宾和袁效奇,1984),主要发现于华中-西南区和西北地区的四川、贵州、云南、湖北、陕西和新疆等红例如长江流域湖北宜昌三峡地区、贵州金顶山、四川广元、陕西西乡等地区下寒武统内均有大量古杯类化石。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兵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