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德尔施泰因7-X(德语:Wendelstein 7-X)是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等离子体物理学研究所(IPP)在德国北部城市格赖夫斯瓦尔德建造的一台实验性仿星器受控核聚变装置。该设备于2015年10月建成,其前身为“文德尔施泰因7-AS”(1988 - 2002年)装置。其建造目的是为了测试运用仿星器技术实现核聚变的可能性,尽管其本身还并未达到实用阶段。
简介文德尔施泰因7-X(德语:Wendelstein 7-X)是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等离子体物理学研究所(IPP)在德国北部城市格赖夫斯瓦尔德建造的一台实验性仿星器受控核聚变装置。该设备于2015年10月建成,其前身为“文德尔施泰因7-AS”(1988 - 2002年)装置。其建造目的是为了测试运用仿星器技术实现核聚变的可能性,尽管其本身还并未达到实用阶段。
文德尔施泰因7-X是应用物理学家莱曼·史匹哲的智慧结晶的仿星器概念,所创建的最大的核聚变装置。它计划实现长达30分钟的高约束等离子体放电连续工作,显示了将来发电设备的一个基本特征:连续运行。
文德尔施泰因7-X的名称来自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一座山峰文德尔施泰因。其命名参照了之前普林斯顿大学的“马特洪计划”(Project Matterhorn),其中“马特洪”之名则来源于阿尔卑斯山脉的另一座山峰马特洪峰。
该研究设施是与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的独立合作项目。1
历史该项目的德国拨款安排谈判进行于1994年,从刚刚合并东德的东北角建立马克斯·普朗克等离子体物理学研究所(IPP)的格赖夫斯瓦尔德分院。它的新建筑于2000年完成。仿星器的建设原本预计将于2006年建成。组装开始于2005年4月。线圈的问题花了大约3年时间解决。时间表滑落到2015年末。
一个三座实验室的美国财团(普林斯顿大学,橡树岭,和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成为该项目的合作伙伴,支付10.6亿欧元最终总成本的之中的$750万美元。2012年,普林斯顿大学和马克斯普朗克学会宣布了等离子体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联合研究中心,包括对W7-X研究。
2014年5月20日落成典礼标志建设阶段的正式结束。在容器检漏一个时期之后,从2014年夏天开始,低温恒温器被抽空,并且磁铁试验是在2015年7月完成。
2015年12月10日,反应堆中成功地生产氦等离子体(1,000,000K)下持续约0.1s。该初始测试用约1mg氦气注射到抽空的等离子体容器,微波加热被施加用一个短的1.3MW的脉冲。1
时间轴
|| ||
合作机构德国柏林工业大学
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
于利希研究中心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
斯图加特大学Institut für Grenzflächenverfahrenstechnik und Plasmatechnologie (IGVP)
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院
欧洲Commissariat à l'énergie atomique et aux énergies alternatives(CEA; 法国)
Centro de Investigaciones Energéticas, Medioambientales y Tecnológicas(CIEMAT; 西班牙)
Instytut Fizyki Jądrowej im. Henryka Niewodniczańskiego PANandNarodowe Centrum Badań Jądrowych(波兰)
Instytut Fizyki Plazmy i Laserowej Mikrosyntezy, Warsaw (波兰)
MTA Központi Fizikai Kutatóintézet(匈牙利)
Trilateral Euregio Cluster (德国/比利时/荷兰)
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LANL)
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RNL)
普林斯顿等离子物理学实验室(PPPL)
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
日本National Institute for Fusion Science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黎明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