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网络安全

百度百科
原创
全球最大中文百科全书
收藏

9月14日至20日,2020年度网络安全宣传周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展开,全国上下开始了如火如荼的宣传工作。虽然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更加离不开网络,网络安全教育的普及也更加重要,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什么是网络安全,网络安全的威胁有哪些,又如何防止网络上的个人信息泄露?

一、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定义是:“通过采取必要措施,防范对网络的攻击、侵入、干扰、破坏和非法使用以及意外事故,使网络处于稳定可靠的运行状态,以及保障网络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的能力。”网络安全具有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可审查性的主要特性。

二、 网络安全的威胁

网络安全的威胁既可以来自内部网又可以来自外部网,其种类有以下几种:

窃听或者嗅探、假冒、重放、流量分析、破坏完整性、拒绝服务、资源的非授权使用、陷阱门/特洛伊木马、病毒、诽谤。

其中,病毒和木马是大家非常容易接触到的网络安全威胁,不论多么小心,可能都难逃“魔爪”。因此,主动去了解病毒与木马,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病毒在一般教科书及通用资料中被定义为:“利用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的缺陷,由被感染电脑内部发出的破坏数据并影响计算机正常工作的一组指令集或程序代码”。木马是一种特殊的病毒,是一种具有隐藏性的、自发性的可被用来进行恶意行为的程序,通常不会直接对电脑产生危害,而是以控制为主的恶意程序。如名字一般,网络安全的“病毒”和生物学里的“病毒”同样不讨喜,它的寄生行为、传染行为、潜伏行为、隐蔽行为和破坏行为等都严重影响了正常网络的使用,日常网络的使用中,提高病毒防范意识十分重要。

三、时刻注意网络安全,别泄露了你的个人信息

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开始重视自己的隐私,但同时也都发现,个人信息好像泄露地越来越快,我们有时候仿佛就是阳光下的透明人。以每个人离不开的网上社交为例,使用社交工具与人进行线上互动时,不自觉透露姓名、职务、单位等信息;家长在朋友圈晒娃的同时,无意中透露了孩子的姓名、就读学校、所住小区;部分网友旅行发朋友圈打卡、晒火车票、登机牌时,忘了将身份证号码、二维码等敏感信息进行模糊处理……这些网上社交的小细节,都有可能出卖你的个人信息。

那么如何避免个人信息泄露,这里有几个建议助你远离侵害。

在外使用公共网络,下线要先清理痕迹,或者开启隐私模式;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不要随意留下个人信息;网上留电话号码,数字间用“-”(横杠)隔开避免被搜索到;社交平台晒照片,一定要谨慎,尽量不晒包含个人信息的照片;注册各类社交平台、网购平台等尽量使用较复杂的密码;及时关闭手机WiFi功能,在公共场所不要随便使用免费WiFi。

今年网络安全周的的主题是“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网络安全绝不仅仅是个人隐私的问题,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也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网络安全的维护,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行动。

参考资料:

[1]李良荣,网络与新媒体传播核心教材丛书 网络空间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06,第160页

[2]陈彦彬,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8.08,第183页

[3]胡建伟著,网络安全与保密 第2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8.08,第2页

[4]杨文锐著,中老年学电脑,电脑报电子音像出版社,2013.03,第213页

[5]你的个人信息可能是这样泄露的,务必小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020.06.04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评论
科普cuili007
学士级
好的
2023-01-07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