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为了喂饱全世界,还需要做些什么?

我是科学家
原创

全世界正在挨饿的人,可能比我们想象中的多。

日益严重的粮食危机

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 发布的《2019世界粮食及农业状况》报告中表明,全世界有超过8.2亿人面临着长期的粮食短缺问题,相当于 全球有十分之一的人处于挨饿状态 。而且由于极端气候事件、经济衰退以及全球冲突的影响,这一数字正在不断增长。

在2018年的世界粮食日上,“ 如何喂饱全世界 ”这个问题从未像那时一样得到强烈的关注。到2050年,全世界的农业需要生产比2012年至少高出近50%的粮食、饲料和生物燃料,才能满足全世界的需求。

(“如何养活全世界”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 Pixabay)

急于求变的粮食系统

2018年发表在《自然》上的一项研究,模拟了在保护全球生态系统的前提下,我们需要做出什么样的改变才能满足100亿人口的粮食需求。研究发现, 改变饮食习惯、改善农场管理以及减少浪费都是避免饥荒和农田损耗的必需条件 。

如果全球粮食的生产模式不改变,到2050年粮食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将几乎加倍。研究模型表明,森林消失、土壤荒漠化以及用水压力都将加速气候变化,而且有可能给农田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2010年及研究预测的2050年,各类食物对环境的影响比重 | 参考文献[2])

牛津大学马丁学院的马尔科·斯普林曼 (Marco Springmann) 主导了这项研究,他提出了一种 弹性素食饮食 ,意味着人们要少吃红肉(每周只食用一次红肉),并且多吃植物类食物。比如含有高蛋白的豆类、坚果和蔬菜。如果这些饮食变化能够推广到全球,农场的温室气体排放将减半。

斯普林曼声称, 农业本身也需要通过改进来防止土地的损耗 。无论是土地使用、水资源利用还是肥料的使用,只有通过真正有野心的技术进步和管理改善,才能让我们打破目前的局限性。

这些变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特别有益,更好的灌溉技术、储水以及教育不仅能够给农业领域带来巨大的变化,而且能够减少气候变化带来的损失。

“被丢失和浪费”的粮食

另一个可能改善的地方,是粮食在工业化农业中的大量浪费。 大约有三分之一为人类栽培的粮食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丢失 ,或者在家庭储藏以及工业化食品加工过程中被浪费。研究模型表明,如果这些数字能够减半,那么粮食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就能够减少16%。

这项研究是由 EAT-Lancet委员会资助的,该委员会科学部门的负责人法布里斯·德·克莱克 (Fabrice de Clerck) 称:“为了扭转粮食丢失和浪费的现状,我们需要对整个食物生产链进行整改,从存储、运输、食品包装和加标到立法的完善,再到推动零浪费供应链的商业行为。”为了达到这一目标, 完善且强有力的政府监管是必不可少的 。

同时我们也需要 制定新的膳食指南 。毕竟目前的许多膳食指南仍然鼓励红色肉食、面包和乳制品的消费,而这些膳食指南都过时了,且无法代表当前的健康饮食。

(旧的膳食指南或许已经过时了 | Pixabay)

联合国粮农组织气候部门的负责人兹图尼·奥尔德-达达 (Zitouni Ould-Dada) 称赞了这项研究,因为它突出了减少粮食丢失和浪费的重要性。他认为这些举措是基于国际间综合努力而得到的。

在2018年的世界粮食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呼吁国际社会集体采取行动,让“ 2030年之前实现零饥饿世界 ”成为可能。

作者:Barbara Axt

译者:Mr.Qiu

编辑:大庆、悲催的铊宝宝

排版:雷颖

题图来源:Pixabay

原文链接:https://www.scidev.net/global/food-security/news/model-shows-pathway-to-feeding-the-world.html(本文由storythings供稿)

参考资料:

[1] http://www.fao.org/state-of-food-security-nutrition/en/

[2] Springmann, Marco et al., (2018). Options for keeping the food system within environmental limits. Nature. 562. 10.1038/s41586-018-059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