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照镜子,突然发现腿好像粗了一圈,胳膊也胀胀的?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哎呀,又胖了”, 于是开始拼命节食、运动减肥,但等等!这些“浮肿”真的都是脂肪的锅吗?说不定,是你身体里勤劳的“清洁工”——淋巴系统,在向你发出“求救信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淋巴水肿。
我们身体里有一套精密的“下水道系统”——淋巴系统,它负责回收组织里多余的液体、蛋白质和“垃圾”(废物、病菌等),运走处理。淋巴水肿,就像是这个“下水道”堵了或者泵(淋巴管)坏了。结果呢?富含蛋白质的体液排不走,淤积在组织里,就像水管堵了会积水一样,身体局部(常见手臂、腿)就肿起来了。
这种“堵塞”可能是天生的(原发性),也可能是后天(继发性)造成的,如丝虫病、手术损伤、肿瘤压迫、放疗损伤等因素引发。世卫组织统计,目前全球约2亿人患有淋巴水肿。
随着接受外科根治性手术和(或)放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不断增多,继发性淋巴水肿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在20%~50%,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率约25%,头颈部肿瘤术后的发生率在22%~56%。
国际淋巴学会将淋巴水肿分为4期:
① 0期,也称潜伏期
表现:淋巴系统受损,但无明显水肿表现。患者可能感觉局部有点沉重或疲劳,但没有明显肿胀。
② Ⅰ期(可逆期)
表现:水肿开始出现,通常在早晨较轻,晚上较重。但水肿软绵绵的,按压下去,坑很快弹回来。
③ Ⅱ期(临床不可逆期)
表现:水肿不再是“软绵绵”了,组织开始变硬、变结实,像塞了棉花。按压下去,坑很难弹回来。肿胀更加明显,活动可能受限。
④ Ⅲ期(象皮肿)
表现:这是比较严重的阶段了。皮肤变得又厚又硬,像大象皮一样,按压几乎没有凹陷。患肢异常沉重、饱胀,可能连戒指、手表都戴不上。肿胀全天持续,皮肤容易反复感染、发炎(蜂窝织炎)。
淋巴水肿,越早干预效果越好!如果错过了最佳时机,等组织变硬了再处理,难度就大大增加了。目前,国际上公认的“黄金标准”治疗方法是综合消肿治疗(CDT)。
CDT是什么?可以理解为一套“淋巴疏通组合拳”!它包含几个关键步骤,由经过专业培训认证的淋巴水肿治疗师来操作:
1、手法淋巴引流 (MLD):像做轻柔的“淋巴按摩”,用特殊手法把淤积的淋巴液“推”向健康的淋巴管区域,促进回流(想象:温柔地疏导堵塞的水流)。
2、弹力绷带/压力服装:治疗后用特制的绷带或压力衣“包裹”患肢,给组织持续、适度的压力。这就像给“水肿的海绵”加压,一方面防止液体再渗出,另一方面帮助肌肉活动时“泵”走淋巴液(想象:给水管加压,帮助水流前进)。
3、皮肤精细护理:保持皮肤清洁、滋润、无损伤至关重要!因为淋巴水肿区域的皮肤非常脆弱,一个小伤口都可能引发严重感染(想象:保护好堵塞管道周围的墙壁,防止破损漏水)。
4、功能锻炼 (“淋巴瑜伽”):在压力治疗保护下,进行特定的、温和的运动,如手臂绕环、太极拳、腿部踝泵运动、散步等,每次运动为20分钟~30分钟,这些动作能激活肌肉,利用肌肉收缩这个“天然泵”来促进淋巴液流动。
重要提醒:CDT不是随便按按或者缠缠绷带就行,必须由专业人士评估后制定个性化方案并执行,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主管护师、国际淋巴水肿治疗师许珍珍
来源: 温州市护理学会